APP下载

浅析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民族特色

2009-12-08马天舒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哲学实践

马天舒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历史和现实具体国情,针对全球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提出的,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理论。本文试就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 与我国古代哲学的契合之处加以阐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哲学 实践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凸显的问题,只有更新发展思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和谐的基础上,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才能使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只有科学地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才能自觉地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我国社会发展道路中遇到纷杂理论问题和繁多实践问题的基础之上破土而生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国社会发展做出的科学抉择。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析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是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发展心态。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它建立在当前我们对发展概念、范畴和发展理论研究基础之上。

传统发展观,或者把社会发展理解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把制度当成目的,即以政治为本;或把发展仅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把经济发展又简单地理解为GDP的增长,即以经济为本。这是对发展的片面、简单的理解。与以往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认识的一种完善与超越。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搞好“五个统筹”发展,把整个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其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正确地处理发展中的数量与质量、公平与效益的辨证关系,不仅强调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强调质量的提高;不仅强调发展的速度,更强调发展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公平。实现了发展观从偏重数量到注意质量,从单一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人的自主性与认识的合理性统一,即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又兼顾发展内容上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这也使得科学发展观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更具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更加成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功底,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面简单介绍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哲学思想的契合之处。

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哲学基础

从理论基础和来源上讲,传统发展观由启蒙精神发展而来。启蒙运动唤醒了人类,使人类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将“人类中心主义”强化和固定下来。启蒙精神暗含的功利性价值指向,导引西方完成了产业革命,使其在征服大自然方面积累了空前的力量。然而,物极必反,启蒙精神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人带入了生态、伦理和战争等发展的陷阱。启蒙精神在把人从“神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却又使人陷入了“物性”对“人性”的奴役之中。因而,在建构自觉理性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时,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了提倡“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希一望用东方智慧解决西方悖论。

儒家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把“天地人”并称为“二才”。《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我们今天也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石,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我们不难看出,“与天地参”的思想是在肯定天道与人道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上,强调人只要能领悟自然之理,也就是尽物之性,就可以参与自然界的变化。这里面洋溢着理智持中、刚健有为的科学精神和乐观精神。这不正是破解悖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道吗?

总之,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的行为不但应符合天道的要求,还应以实现天道的要求为己任,体现宇宙大化之流行,强调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的联系与和谐统一,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交融与协调,这也是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要旨所在。因此“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

三、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扬与扬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夏、商,在《尚书》、《诗经》中就有“民惟邦本”之说。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这一思想进一步得到发扬,并演化成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孔子、老庄、管晏、墨子、孟子诸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在中国历史上,“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民本思想,始终是重要的政治观念;顺应民意、敬畏民力、施行德政、惠民保民,一直是执政者治国安邦的重要理念。

但是,我们不能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等同于民本思想。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民本政治,只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虽然强调“民惟邦本”,在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有可取之处,但这一思想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其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实现方式与今天的坚持以人为本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充分吸收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进步因素,把“人”视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民本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扬弃,已经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升华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些崭新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使民本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哲学实践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