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府责任的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可行性分析

2009-12-08刘镇明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0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社区养老老龄化

摘要: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庞大,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更加明显。而占我国老年人口近80%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便成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农村养老保障健康平稳的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难题和考验。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农村养老 社区养老

一、导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到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由于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探索一条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养老保障新思路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行传统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缺陷

(一)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能够延续要今天必然有其优点,其根基虽然很深厚,农民认可度较高,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愈发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农民子女养老负担过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夫妇要同时赡养4位老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2. 思想观念转变,孝道文化弱化。家庭养老更多的是基于对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的遵守,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孝与不孝以不再成为评价个人品质的标尺,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确定性。

3.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老人“空巢化”现象严重,精神慰藉缺失。我国城乡二元化进程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加速,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家庭的留守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

(二)土地养老模式。土地是过去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锐减。土地拥有量的减少以及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导致农民耕种的难度增加,耕地收益减少。而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在得到征地款后也缺乏长久的保障手段,使得土地养老保障手段越来越难以维持农民的养老需要。

三、农村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社区养老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集中向农村老人提供帮助,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资助,目前农村社区养老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也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其可行性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传统文化和集体互助意识较强。从对于农村社区的界定中可以看到,一个农村社区中的人口相对集中,地域范围较小,其社会成员构成相对简单,成员之间关系紧密。这就使得该社区中的成员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和具有相当程度的认可度的观念或者规范,即一种集体意识。而中国农村地区自古也有着良好的民间互助传统,这些都是农村社区养老推行的社会基础。

(二)农村社区养老有助于农村老人的自养。社区养老可以使得农村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从事其所喜欢的劳动,并且在其所熟悉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其精神上的满足。农村社区养老不仅可以使国家、社会、村集体在经济上缓解一定的负担,也能使农村老人得到其自身所需要的满足感,能够使其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实现老有所乐。

(三)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层次丰富,有较强适应性。虽然社区养老需要依赖该地区或者社区的公共资源的积累,但在农村社区养老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种弹性机制的建构。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分批次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和水平。

四、基于政府责任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政府的主导性和责任,政府在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社区养老应以政府责任为基础,主要体现在立法、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监管等方面,乡镇集体经济实体为主要支撑,建立一套及老人经济安全、精神抚慰于一体,养老、医疗、文化活动等方面共同发展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其主要构建内容包括:

(一)农村社区养老的资金供给问题。农村社区养老想要得到广泛地推行和开展必须以充裕的资金为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获得供给:第一,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责任是农村社区养老的最基本方面,政府不仅是农村社区养老,亦是整个社会保障的责任承担者,因此其在社区养老资金供给方面应该适当增加投入,这也是履行政府所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实行。第二,村镇集体经济支持。村镇企业、工厂等在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集体经济是农村社区养老的有利支撑,许多村办工厂可以将生产、销售所得中的一部分拿出作为本村养老的资金。第三,农村老人本身的支出。农村中的老人可以拿出一部分土地或者积蓄来获取保障,这也是实物换保障的一种形式。另外可以以入股的方式成为村集体工厂的股东,以分红方式获得养老金。

(二)农村社区养老的内容体系建构。第一,生活上照料和保证。也就是能够有效地照顾起农村老年人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这也是最基本的社区养老保障。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建立一个供老人集体就餐的场所,使那些因为没有钱或者因为本身身体有疾病而子女又在外打工而不能自己开伙的老人的温饱得到基本解决。第二,建立一个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政府或农村集体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村卫生所或乡镇医院,用于专门对农村老人进行定期的医疗服务,使农村老人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了医疗救助。第三,建立农村社区养老休闲场所。农村所处的地域环境虽然不能使其大面积地建设类似于城镇社区中的健身器材,但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本社区老人的兴趣爱好建立一些棋牌院,并定期举行一些秧歌、锣鼓表演,丰富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Z].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58.

[3]张旭升,农村社区发展中的老人照顾[J].《社会福利》,2004.5.

[4]路军,基于资源整合与机制建构的农民养老经济保障[J].《改革》,2006.12.

作者简介:姓名:刘镇明,(1985--)性别:男,籍贯:辽宁省鞍山市,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社区养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