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阅读时代

2009-12-08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新周刊样刊语录

闫肖锋

我们社长每当外出归来都会面对一堆世界各地寄来的信件,各式传媒样刊居多,因他是一刊首脑。岂知在《新周刊》,社长是位立志爬遍天下名山大川、阅尽人间美女的人,无暇阅读文字。当他拆翻那些样刊时我就在一旁“淘宝”,总有所获。

多数杂志的命运,是打了一次“飞的”,最后落入废纸筐。我想那些主管投放广告的媒介代理人每天都会面临蜂拥而至的来件,可怜那些渴望被“宠幸”的样刊,归宿大多是废纸筐吧。

我的一位师弟在《广州日报》做一个叫“博阅”的阅读栏目,鉴于该报在广州的“首席”影响力,他每天收到的书件“海了去了”。问他读不读,说先弃之一边,今后有时间再读。他家可谓“样书充栋”了。他立志退休后办一家民间图书馆。

我们都是资讯时代的宠儿。海量资讯,充裕选择,养成我们挑剔的阅读习惯。文章也好,书刊也好,要求更精、更短、更实用——读短东西成为偏好,一个微阅读时代来临了。

《新周刊》2006年做过专题“浅阅读”,海量资讯时代,什么都是快速浏览,无论好文与烂文,只要你标题起得好,点击量就窜升,有时烂文甚至超过美文。本文所述“微阅读”即是这个“浅阅读”的延伸发展。

说起标题党,智能手机的出现加重了这个趋势。门户网专门订制了一个智能手机主页,更短小,更精粹,也更耸人听闻。窃以为,智能手机将改变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与品位,这个小玩意将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那可是一个用户正日益膨胀的巨大市场啊。

我在车上翻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手机报已成为一种习惯,未到办公室前,大事已知分晓。内中新闻每条不过百字。因此,我有意办一份手机语录报,缘由是《新周刊》每年的《年度语录》和《嘴上风暴——十年语录精选》热卖到不断加印。手机语录报的意图是用语录带出人物或新闻事件,不啻为一种方便掌握资讯的微阅读,有趣且实用。无奈,向有关部门打听一下,刊号已不批了。

Twitter在美国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生态,Twitter、Facebook代表的是关系互联网,它们将改变美国人的沟通方式、总统大选方式,直至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后,所有长文,尤其是与己利害关系不大的文章,再精彩也无人光顾了。

口袋书、手机报、Twitter,都代表微阅读。对此,我们不能有过多微词,因为这是人类在面对资讯爆炸情况下的自然选择。要知道今天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超过15世纪一个古人一年的阅读量。一份《广州日报》60个版17万字,就是彼时古人一年的阅读量。

微阅读盛行于世,主导未来。依个人之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开机化生存,手机、电脑一开就意味着你与这个世界联通了,资讯会无孔不入,这些资讯大都更微、更诱人,以极力抓住你的眼球为能事。

第二,图文结合的文章受欢迎,图片可以是摄影、偷拍的,也可以是PS的,总之,读图时代将重新开发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被废弃不用的右脑。这意味着今后的写手,不光会敲字,还得会扒图,最好会用Photoshop。

第三,长文须经编辑裁剪以适合新阅读趣味,必加导语,摘引言,核心观点变字体或加黑,功能性贴士最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将长阅读切分成微阅读。

第四,垃圾时间阅读将成为常态,坐车、等人、电梯、饭局都是阅读场景,人类真正做到“我学习的时间不是牺牲了娱乐,而是填补了垃圾时间”。这也算“让科技更人性”吧。

亚马逊推出的Kindle阅读器据称可以存储1500本书,一块电池可供持续2周不间断地阅读。屏幕不是背光式的,但是模仿了真正的墨迹和纸张,用户阅读几个小时眼睛也不会疲劳。如此看来,以后纸质书只能作为纪念品、礼物以及艺术品了。不过,Kindle只是在保护传统的阅读习惯——读书,改进它而不是取代它。书,以电子形式获得了另一种法身罢了。

未来,人们会在方寸屏幕上阅读纯文字小说吗?会阅读完一份现在杂志上的深度报道吗?这都是疑问。

(作者为《新周刊》杂志总主笔)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新周刊样刊语录
重要通知
语录
语录
《新周刊》的编辑特色与问题浅析
语录
语录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关于样刊申请邮寄方式变更的通知
关于样刊申请邮寄方式变更的通知
一篇未寄出的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