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报新闻人才培养探析

2009-12-08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校报专业学生

朱 敏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高校内占主导地位的宣传媒体。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就高校校报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做些探析。

高校校报培养新闻人才的必要性

一是校报自身的需要。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专职编辑记者少、新闻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复杂的矛盾,校报人员常肩负着编辑、记者、校对等多种职责,要负责从策划、选题、组稿、编稿、划版、排版直到校对、发行、发稿费等全部事务,另外还要担当本部门的各项行政事务。高校多校区的规模扩张更是增加了新闻采写的难度,单凭校报所属部门(如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的老师根本顾及不了。于是,许多高校纷纷建立通讯社、记者团等学生宣传队伍,以扩大稿源,增加报道范围,增强新闻时效性。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能为校报开辟新的办报思路,提供清新的新闻之风,但毕竟知识面窄,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因此,校报编辑需要对学生记者进行培养,以保证办报质量。

二是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高校校报编辑有的是从文学甚至思想政治专业转过来的,对新的采编理念还不能完全掌握,需要懂电脑、会摄像、具备网络技术的学生帮助。

高校校报培养新闻人才的途径

一、选拔、培养一支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使之更好地为高校校报服务的同时,实现校报的育人功能

校报要先培养一批有能力的记者团干部,他们要具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提高写作的兴趣;通过举办学生记者培训班,教给学生记者一些基本的新闻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和修养方面的培训,另外,还可搞各种各样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记者多参与活动,锻炼他们写作以外的各方面能力,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独立采访的能力等;校报编辑还经常和学生记者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包袱,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经常对学生记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记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假期进行实习、采访,调查研究,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邀请当地媒体的资深记者或编辑为学生记者作专题讲座等。在采编、写作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记者的人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校报有了自己的电子排版系统,利用这一系统让学生熟悉编辑、排版等出报流程,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版面视觉设计的练习,制作新颖别致的电子版校报。这些都为学生提前适应媒体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学生记者通过在校报几年的锻炼和培养,在毕业求职时,往往会因其过硬的文笔、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的学生记者学的不是新闻专业,而是工科专业,但因其爱好文学和新闻写作,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又有新闻实践经历,同样受到新闻单位或大型企业宣传企划部门的重用。校报记者团也成为众多学生社团中的佼佼者,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从此起步并脱颖而出。

多年来,《陕西理工学院报》就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使一批批学生记者通过校报这个广阔的舞台锻炼成长。每年通过宣传,招收一批具有写作特长的学生担任记者,由老师开展常用新闻写作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力。

二、校报为本校新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促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了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进行探索,采取设置合理的学习课程,增强人文社科类基础课程和传播技术类应用课程;配置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同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

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的老师,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既精通新闻传播专业的知识,也要拥有跨学科背景知识;既了解专业的理论体系,也要掌握实务工作的方法;既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国情与传统,也要清晰地了解世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而当前许多新闻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文学专业转型而来,他们并没有做过编辑、记者等,缺乏媒体从业经验。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将书本上空洞的新闻理论传授给学生,而这种学院式的教学远远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的需要。校报的编辑、记者虽然有部分人员也是“半路出家”,未接受过新闻专业基础的教育,但他们在多年的办报过程中,摸索出了新闻规律,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一定的新闻敏感性、较强的业务能力,熟知采写、编辑、策划、排版等一系列流程,具有实战经验。

另一方面,学校与媒体合作培养,提高人才的传媒专业技能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学校与媒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媒体从业人员的授课使学生了解到传媒界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到校报实习,可以得到校报编辑、记者的指导,并实际参与采、写、编等流程,对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陕西理工学院报》近年来已接收本校新闻广播电视专业及文秘专业的学生到编辑部实习,编辑通过给他们布置采访任务,让他们和学生记者一起参与采访,接受培训,并认真修改他们的稿件,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个别编辑还应邀作新闻采编实务的讲座等。在校报的实习和锻炼,让学生将在专业学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校报为广大学生尤其是文学爱好者提供练笔的平台,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喜欢读校报,而且也希望通过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校报是他们发表个人观点、阐发思想的理想阵地。对于学生的这种热情,校报编辑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如毕业生洽谈会、运动会、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及对学校评选的优秀学生、优秀党员等,校报编辑都要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并要求按时完成。通过参加这些活动,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采访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校报发表的出自学生之手的内容丰富、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作品,大多笔调清新、生动明快、富于校园生活气息,对于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具有积极作用。

校报可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感受和体会,用他们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启迪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等的关系,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增强自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校报副刊则更是培养文学爱好者的摇篮。学生乐于向副刊投稿,在那里,他们可以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自由展现所思所想。

总之,高校校报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应在高校校报的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其培养潜力,为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陈红梅:《论传媒体制改革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影响》[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22期

②魏琼:《试谈新闻人才培养》[J],《社科纵横》,2007年第24期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校报专业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学生写的话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