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奇胜岂虚传
2009-12-07姚德荣
姚德荣
白云洞
越过一座富丽堂皇的牌坊,便跨入西樵白云洞。面对秀丽的西樵,宋代诗人就已发出了“碧玉峰边多胜迹,西樵奇胜岂虚传”的赞叹。白云洞是个山谷,四周是险峻的山峰,葱茏的树木由于夏风的渲染,其色彩变得甚为丰富:绿色为主,红黄为辅,与蓝天相互映照,有着极佳的视觉效果,一看便知是丹青妙手的精雅之作。
入门,奎光楼仍然昂首挺立在那里,虽不甚高大,却是精美别致,灰色的基调在四周葱茏树木的掩映之下,透出古拙雅致的风韵。这一楼朝天,配上“文光射斗牛,志气凌霄汉”的对联,自然无须多余的闲述,一呼一吸之间,那种文气、文韵、文味立刻在四周弥漫。这奎光楼又叫文笔塔,听说此塔能助文运,怪不得自从有了这文笔塔,西樵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不,武有黄飞鸿,文有康有为,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这一笔擎天,以云作墨,以地作纸,还有什么文章写不出?还有什么画画不出?还有什么名人不能出?
文笔塔其右有绿湖,绸缎似的湖水平铺开去,宁静祥和,波澜不惊。湖心有一亭照影,绿檐红瓦,旁有白色的拱桥将湖面细腻地分隔,极有园林意趣。塔左是一片密密的林子,林中藏有一寺,曰“白云古寺”。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在林中若隐若现,悠扬的佛乐,美妙的钟声,和着清雅的檀香,袅袅升空,立刻给这片山水涂上了一层溶溶仙气。这山、这水、这寺、这塔、这桥、这亭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我快步走上湖面拱桥,举起相机想要将这美丽的画面定格,但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正在犹豫,一群在文笔塔前悠闲踱步的鸽子突然腾空而起,在明媚的阳光里一起扇动着羽翅,将白色透亮的阳光揽入怀中,然后凭借一股清风之力,自动排成两列,飞向湖面,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晴空‘数鹄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白云。”这突然飞起的只只白鸽犹如丹青妙手信笔点来,给这幅高旷悠远的山水画增添了无限的气韵。金色的阳光恰到好处地为它们的翅膀镀上一层金边,使它们宛如一个个灵动的金色音符,自然而然地谱成了一首美妙高雅的古典乐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这美丽的山水,为了这善解人意的温柔生灵,我频频按动快门。待快门关闭,这群美丽的天使已经在湖中的亭檐上飘然而落,次第排开,这一动一静之间显出无限的高贵与圣洁。我于是对这些鸽子生起无限的羡艳,甚至是崇拜。它们犹如偏居一隅、寄情山水的隐士,每天受到青山碧水的润染,领略这文风古韵的熏陶,气质自然高贵文雅,甚至还带有几分仙风道骨呢。
观画不如入画,我和友人一头扎进了密林。走过鉴湖,赏过白塔,拜过古佛,我们来到了三湖书院。1878年冬,年仅21岁,忧国忧民、胸怀锦绣的康有为来到三湖书院。“医国奇方芳百日,补天壮志志三湖。”康有为在这片灵山秀水之中,闭门苦修,韬光养晦。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终于演绎了后来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成就其一世英名。伫立三湖书院的大门前,放眼白云洞无限风光,我想起了一首诗:“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
山环水绕、曲水流泉,顺着山路,我们来到飞流千尺瀑。这里是山路的尽头,至此,白云洞在留下最后一道美丽的风景之后,终于要将其心中的秘密掩藏了。这正应了一句古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游人百看不厌的一道风景。无数文人为她留下翰墨,洒下灵感,四周的岩石刻满了各种各样的摩崖石刻。瀑布前有一巨石,斗大的“洗心”二字最为引人注目。
昨晚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瀑布的水量比平时多了很多。泉水如银色的锦绸从山崖的密林中飞身而下,宛如西施浣纱,透出飘逸与俊美,冰清玉洁之外显出灵动的风姿。为了成就一道千古绝美的风景,美丽的山泉义无反顾,将生命化作细细的水珠,化成谷底清新的空气。我轻轻呼吸,一股清凉在心中弥漫,仿佛身上三万六千个细胞,都被洗了一遍。我抬头看了看“洗心”二字,心中暗赞古人的高妙。“洗心”二字用在此处,实在是非常贴切,泉可洗心,树可洗心,诗可洗心……
宝峰寺
宝峰寺在西樵山的大仙峰上,平日云缭雾绕、梵乐悠扬,如九天仙境一般。寺前有一湖,日东湖,绿草如茵,水若丝绸,光洁如镜。湖虽不大,却颇具仙家灵气,宛如瑶池,映出三千大千世界。
游客若来朝山须先绕湖一周,排除杂念,洗涤尘污,带着一身虔诚与清澈前去朝佛。朝宝峰寺先绕东湖一圈,可使人感受到,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光洁照人,如湖中之宝镜一般。它照出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便是宝峰寺前东湖存在的玄机。游人在东湖走,确实会有肝胆如冰雪、表里俱澄澈的感觉。因为东湖的水极“绿”,绿的不好用世间的词来形容,有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的禅机,只能是自己去体悟和觉察。
绕过东湖,我发现心中的杂念消除了很多,剩下的只是虔诚与恭敬。这时,我发现宝峰寺已经在正前方,扑面而来的庄严之气迅速包裹全身,身心激动,迫不及待要融入其中。拾级而上,便是一堵巨大的石墙,上面雕满了各种形态的天神与菩萨,工艺精美自不用说,散发出来的灵气更让人肃然起敬,并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合掌。再往上便到了山门,在飞檐斗拱之下,闪来一联:若欲登天,且试西樵峰七二;果真向佛,何愁南海路三干。这个对联很有气势,很值得欣赏玩味。上下联起笔很妙,处处透出玄机。“若”和“果”,虽都是普通连接用字,却也皆为极具“佛根”的字,从《般若波罗蜜多心径》到佛家常说的“修成正果”、“因果循环”,禅心佛意就此扑面而来。第三字是动词,“登”与“向”字相对,也是绝佳。让人能感受到一种“不懈”的震撼。天固然高,佛也甚远,因此世人只有以顽强的“向”之心去“登”,才能达成所愿。“佛”字与“天”字相对,也是万分扣合。对于人类来说,天空是没有边界的,而佛法也是无边的,佛的空灵可像天一样弥漫。佛门的人对看佛法与天空,能感受到相同的宁静与快乐。“南海”既是西樵所在的区名,也是{弗学(尤其是中国^所领受的佛学)中的一个重要地点,是救苦救难观音菩萨的所在。“情、景、意”在此处便有了绝妙的融合,让^赞叹佛法的高妙,景色的奇特,当然,更有人的智慧。
进得山门,便是高坐法位的弥勒佛,慈颜永恒的笑脸,如永远飘荡的春风。宽阔的胸怀,能装下整个宇宙乾坤。这种境界世人是无法企及的。
出山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大明堂宽阔平整,中有香炉与拜垫,正上前方即是高大庄严的大雄宝殿,但见香烟缭绕、清香四溢,有信男善女早已在中间拜佛许愿,念念有词。
大雄宝殿是整个宝峰寺的核心建筑,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入得殿来,令人高山仰止。里面供奉三尊大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右边是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三尊巨大的佛像占据着殿里大部分空间,佛像慈眉善目,脸上散发着对众生的无边慈爱。大雄宝殿里每天都有出家人在里面做佛事,打板念经,绕佛颂经,庄严肃穆的仪式,吸引很多游客观看,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佛家礼仪。
从大殿里出来,还是要向上攀登,虽然有点累,但却是层层有境界,景色也非常奇妙。前面现出一个高大牌坊。上书“大慈大悲”四个大字。抬眼望,远处的最高峰安坐一露天大佛,善颜含笑,双目如星,法相庄严,气贯南天,这便是著名的观音菩萨坐像,高有61.9米。传说观音菩萨和西樵山很有因缘,曾经在这里现身并解救了此地老百姓的苦难,后人便在这里建了这座观音菩萨像,供人朝拜。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过牌坊便是一座回音壁,正面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主席赵朴初手书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背面是另一位高僧所书的藏文六字真言“崦、嘛、呢、叭、咪、哄”,也是观音菩萨的心咒。据说,诚心念诵这个心咒,可获得观音菩萨的护佑加持,不但可消灾免难,更能业消智朗、障尽福来。
来到此地的游客总有一种要靠近观音菩萨,一睹圣容的心愿,于是即便要攀登283级台阶,消耗大量体能,也在所不惜。愈登愈高,愈高愈近,愈近愈能清晰地感受到观音菩萨的慈爱与悲悯,有缘分者会汗毛直立、泪眼娑婆。上得顶来,虽然已是筋疲力尽,但在观音菩萨的慈爱气场的包容下,身心分外清爽。
再尽情观赏,眼前的风光更是分外美妙,后方山峰为靠,左右两山为扶。前面一马平川,两江交汇,浩浩荡荡,同入大海,蓝天白云,气象万千。此时的你,可指点江山,可激扬文字,万户侯也成了粪土。豪迈之气,境界之高,真可与日月同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