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峡口古堡(外一篇)

2009-12-06

雪莲 2009年1期
关键词:峡口古堡祁连山

田 瞳

峡口古堡扼守在古丝绸之路的甘凉通道上,走过了千年历史烟尘。

古丝绸之路逶迤万里,一路上有多少令过往商旅视为畏途的险要关隘?峡口古堡便是其中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有名隘口。

峡口的地理位置,在河西走廊中段的山丹县境内。这里,南边的焉支山支脉和北边的龙首山忽从两边聚拢而来,如一道天然屏障,欲阻断走廊千里通途。幸而,奇峰峭壁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险道,群山中开,成为古时甘凉二州之间的唯一通道,“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留下的诗句,是对峡口极为形象的诗意描写。

峡口由东南蜿蜒而向西北,约有五六里之遥,两山夹峙,峡谷内铺满乱石,道边峭壁巍巍欲倾。明代诗人张楷写峡口:“白沙官道接羌胡,跷确难行是此途。似过井陉愁马蹶,疑从蜀栈听猿呼。”可见石峡之险。今天,我踏着峡口的乱石一步步走向深谷,高空蓝天如带,时感巨崖压顶,前方山峰又似迎面耸立,横阻去路,待走到跟前,方见一条窄道于两峰之间向远处隐去。我想象着昔日戍边将士的战马和过往商旅的驼队在此处艰难跋涉的景象,脑海里不觉风烟滚滚。

往事越千年!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把丝绸古道变为畅通坦途,火车、汽车在万里通途上驰骋如飞。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山劈岭的成果。而在古代,崇山峻岭阻隔道路,只有两山之间的这条天然峡谷能够通行。试想,若没有这个峡口,古时的丝绸之路不是被大山拦截了吗?

峡谷里今天依然没有路。自从开通了横穿河西走廊的现代化通道,人们早已放弃了这条险峻的峡谷。可在当年,无论是汉唐西征的大军,还是东来西往川流不息的商旅驼队,全都是踏着这条峡谷里的石头一步步艰难前行。今天,我的脚下踩着遍谷的乱石,犹似看见昔日冲杀于峡谷内的金戈铁马,跋涉于山川间的西域商旅,也看见了林则徐乘坐牛车从峡谷口远远而来的身影。

峡口处一座状如葫芦形的山头上。千年前的烽燧穿越岁月的风雨,依然高高耸立着。登上烽燧纵目遥望,明长城在群山间向东南方逶迤而去。据说在大西北的长城线上,站在这座烽燧上眺望长城,是最为壮观的一段。古时的守边将士们,不知有多少次在这儿点起过冲天的烽火。

更奇的是,烽燧不远处的山脚下,还有一眼保存完好的水井。近前看时,井口有二尺见方,由巨石拱围,深有十余丈,探头向井内望去,可见深井内的水面闪闪发光。很难想象,在如此干燥的戈壁荒滩上,竟能打出一眼水井。千百年来,就是这一眼甘甜的井水滋养着驻守在干燥荒漠上的戍边将士。

据传,七十年前,盘踞西北的国民党马步芳匪兵流窜到此处,见到山脚下这眼水井,取水饮用时,井水竟是浑浊而苦涩,人马皆不能饮。然而,时过不久,红西路军西征到此时,这井水却清凌如甘泉,红军战士尽饮而不竭。从那以后,此井便被誉为“红军井”。峡口的井水竟有如此灵气,可谓神奇了。

这样一个峡口,两峰夹峙,易守难攻,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起,即开始在此屯兵。明清时期,曾设游击营,后又升格为守备,并设驿站和递运所。峡口内一面高耸的黛色峭壁上,刻有“锁控金川”四个大字,是明代嘉靖时巡抚都御使陈柒的手迹。当年陈柒巡视河西防务,看到峡口扼甘凉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便挥笔题写了“锁控金川”四字,刻于石上,至今仍清晰可辨,赫然在目,成为峡口内一处有名古迹,

从明代起,这地方便建起一座城池,城垣为黄土夯筑而成,开有东、西两个城门,城四周有护城河,城中心有一座过街楼,东来西往的车马行人皆从过街楼下穿过。昔时,城内各种店铺林立,客栈栉比,一派繁华景象。诗人也在此留下了“古驿通岩峡,孤城逼草滩”的著名诗句。到了近代,只因峡口古道的废弃,这里似乎被人们遗忘,渐渐成了偏僻闭塞之地。

当年的古城垣,今日已不复存在,但西城门仍在。经历了千年沧桑,古城楼风雨飘摇,直到今天还能屹立于丝绸古道上,不能不说是一个胜迹。

今天,这儿是山丹县最偏远的一个乡,名叫老军。从这地名也可联想到,古时这里必是军旅的驻防戍边之地了。

时代在发展。在历史的烟尘中沉寂了百年的峡口古城,作为丝绸古道上的一处著名古迹,今日又成了吸引游人的名胜。老军乡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用峡口古堡大做旅游文章,在戈壁荒漠上大展宏图。而今,在张掖市文联的大力协助之下,峡口堡已征集到全国各地书法家无偿捐赠的二百多幅书法作品。外来的游人来到峡口,从十里之外起始,就会看到大路两边的山丘上,每隔一段距离,都立有一面天然的巨石,上面镌刻着书法家们捐赠的书法珍品,形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艺术长廊。在峡口古城门外,分布着一片碑林,其中一座高达丈余的巨石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的“甘凉古道”四个大字,苍劲古朴,轰然有声,如同古堡的一双巨手,在千年古道上奏响了历史的洪钟。

峡口古城内,从过街楼起,街两边排列的农家院落也展现出崭新的风貌。听老军乡的领导介绍,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这里已有52户农家修建起新型的高标准小康住宅。农家新居沿街道两侧整齐排开,临街墙壁全用白色瓷砖贴面,被阳光镀得灿灿发亮,初见时真不敢相信这儿竟是偏僻闭塞的山乡古堡。峡口新村的中心,是村委会宽敞的办公场所,张掖市文联还在这儿设立了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临街的两座敞亮厅堂里,四壁挂满了艺术家们的书画作品,更为这古堡新村增添了无限亮色。

我登上古堡傲立于峡口的城楼,遥想当年城楼下戍边将士的征鞍和川流不息的商队,好似隐约看见了历史长河里变幻不息的风云。而眼前宽阔的街道两旁明亮的农家新居和古老的城楼连在一起,更是相映成趣,把现实和千年的历史沧桑形象地连接了起来,

大斗拔谷

遥远的大西北,河西走廊南侧,巍峨的祁连山由东向西绵延千里,成为甘肃、青海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大山阻隔之下,南北间一条横穿群山的百里峡谷,打通了悬于祁连群峰两侧的甘青两省,其地理位置可想而知是何等显要了。

那条峡谷,便是大西北有名的大斗拔谷。

这是一条奇特的山谷。它自南向北,在两山夹峙之下左冲右突,顽强地支撑起百余里行程,硬是以惊人的魄力穿过层峦叠嶂的大山,开劈出一条连通河西走廊和青海高原的天然通道。

有了这条天然通道,数千年来,这儿便成了连接大山南北的咽喉之地。

两千多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打通西域通道,派遣侍郎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过黄河,沿着祁连山南麓西行,而后经大斗拔谷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谁知,没走多远就在焉支山下被匈奴俘获,被困河西,为奴十年方寻机逃脱,前往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17年后,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又沿着张骞走过的路线出大斗拔谷,突然出现在匈奴人面

前,把匈奴右贤王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占了离大斗拔谷只有20里的单于城,由此打开了驱逐匈奴的胜利之门。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大斗拔谷的记载。两千多年之前的大斗拔谷,是人迹罕至的山野荒谷,峡谷里没有路,乱石挡道,虎狼啸谷,可想穿越那百里山峡是何等的艰难。

大斗拔谷蜿蜒于群山之间,崎岖险峻,海拔高达3700多米,气温落差大,天气变幻无常,时有六月飞雪。而在这条天然的通途上,千年以来总也断不了兵马的印迹。相继演绎出了多少悲壮奇绝的历史故事!

隋时,青海的少数民族首领吐谷浑利用大斗拔谷通道,频频越过祁连山袭掠河西,从而引发了隋炀帝对吐谷浑的战争。隋大业五年,隋炀帝亲率40万大军远征青海,大破吐谷浑。而后,为炫耀隋朝的国威,打通丝绸之路,便由青海经大斗拔谷穿越祁连山来到河西走廊,在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的君主使臣,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万国会议”。那次隋炀帝过大斗拔谷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时值夏季六月,峡谷内却风雪骤起,奇寒难挡,身着夏衣的将士们遭遇了一场无法抵御的巨大灾难。《隋书》和《资治通鉴》均载:“六月大雪,士卒冻死大半”。想想看,那是四十万大军啊,该是何等的惨状!

历史的巨步跨到公元1949年9月,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举西进,解放大西北。西北野战军前部步兵第五师为截击由乌鞘岭西逃之敌,也经由大斗拔谷长驱直入横穿祁连山。不巧的是,过大墚时竟也碰到了一千多年前和隋炀帝同样的遭遇,漫天风雪封锁峡谷,有许多解放军战士在奇寒中倒下,长眠在大斗拔谷内,留下了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西北野战军穿过祁连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国民党15旅,顺利解放了民乐城。

那一页页惊天动地的历史画面都已翻过去了,成为传说中的久远故事,今天,从河西走廊通往青海西宁的227国道已顺利穿越祁连山这条有名的大峡谷,古来险峻的荒谷危途变成了畅通无阻的现代化交通大道。这是当年的张骞、隋炀帝和匈奴人决不会想到的奇迹。

古时的大斗拔谷,今已更名为扁都口。古人更想不到的是,古时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斗拔谷,今日已成为河西一处令远近游人所向往的风景名胜之地。

金秋八月,地处祁连山下的民乐县文联邀请河西走廊的作家诗人们在扁都口风景区举办文学活动,我终于亲眼看到了这个千古奇绝的大斗拔谷。

正是油菜花盛开的诗意季节。未到山口之前,就听大家谈论,扁都口的油菜花久负盛名。来到扁都口,但见山前远远近近一片耀眼的金黄,好壮观的金色花海!一位诗人随口就念出两句诗来:“果然是:自古扁都口,千年油菜花!”

这是前人传下来的诗句。“自古扁都口,千年油菜花!”我默诵着前人的诗句,脑海里不禁涌现出大斗拔谷狼烟滚滚的久远历史。古时,历朝历代在军事防御上对大斗拔谷皆极为重视,唐朝时在此置大斗军,扼守隘口,防止吐蕃北上。到了清代,又将山口的防务移到谷中,设察汗俄博营,康熙年间还在俄博营北山腰树立界碑,上书“甘州府俄博营”,并增派戎兵500名屯扎于离此不远处的大马营,扼守扁都口要隘。

今天,我站在扁都口前的山头上纵目四望,昔日的战乱痕迹已荡然无存,只见一条平展宽阔的柏油公路昂首挺进山谷,向逶迤的群山深处延伸而去。而山谷前满山坡全是盛开的油菜花。旅游部门还特意把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一片片白色帐篷点缀在油菜花丛里,荡漾出不尽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灿烂的美景前,很难想象出张骞和他的随从由深谷中蹒跚而来的情景,更无从想象隋炀帝的40万大军冒着满谷飞雪艰难跋涉的悲壮场面。

啊,古老的大斗拔谷!两千年的历史烽烟早已散尽,但那些关于大斗拔谷的一串串惊心动魄的悲烈故事却永载史册,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峡口古堡祁连山
虎皮道人
沉睡地下的古堡
《峡口风光》
祁连山下
神秘的古堡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
西峡口大血战
石峡口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的思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数据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