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数学课的启迪等

2009-12-04陈建荣

南北桥 2009年5期
关键词:分数意识老师

一节数学课的启迪

陈建荣

去年四月在中城镇中心小学举行的“教学开放周”上,我听了一位小学高级教师唐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

唐老师讲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讲课中,他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等。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他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他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这不是装饰门面的造作,这是一种爱护学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分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他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环节,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数后。他问学生:用数字表示和用画、折纸表示哪个简便?你同意用数字来表示就把你的画和贴纸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愿擦他画的表示的图,唐老师便用方框圈起来。接着,他启发学生说更多更大的分数。刚才保留自己画的同学说了一个“百分之一”,老师让他上讲台画出这个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了几分钟,跑来告诉老师:太难了,画不出来。“那咱用分数表示该怎么写?”孩子写出了“1/1000”。经过实践,这个学生自愿又心悦诚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画图。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其实,那是在点拨孩子实践、比较、认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讲术语名词,效果好得多。这就体现了唐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老师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老师:“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唐老师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这节课和这位老师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浅谈数学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蔡宝林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问题情境之中的心理倾向。常人看见苹果从树上落下,不足为怪,不会产生问题,而牛顿就产生了“它为什么落地”的心理困境,因为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他才有了伟大的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数学史、数学故事等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另辟蹊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大数学家欧拉幼年在其父保罗·欧拉的启蒙下好学善问,十几岁即发表了论船桅的高质量文章,显示出超凡的“提问”才能,因而他在数论和微分方程方面做出重大成就。教学中教师有机地介绍这方面的例子,无疑有助于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意识”。

2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研究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提倡学生“一题多解”,最终达到“多题一解”的更高层次。

2.2因果关系法

对于遇到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2.3逆向思维法

正面的问题,如果反过来问,结果又如何?由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向量相等,模相等。试问:模相等,向量相等吗?如何理解这样的两个问题?

2.4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教材中比较相近的概念的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复数知识以后,很多学生会照搬实数的性质解题,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教师如果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分析,区别异同,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公式、定理、习题、例题进行引伸和推广,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的盒装牛奶一般为长方体型纸盒,若体积一定,怎样设置长宽高的比例,才能用料最省?这样的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解决它可能会用到许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只需要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就能发现。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扬课堂民主,给学生自由提问的机会和勇气。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问,还要善于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中发现有用的成分,从而给予解释和引导。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精彩问题”应给予赞赏性的点评,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内在美感。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可提,而是要善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大胆提出问题,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分数意识老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算分数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