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009-12-04王瑞清

南北桥 2009年5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王瑞清

[摘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注重差异性,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中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应时刻注意培养,且要坚持不懈。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不为什么而读”的读书观。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饥渴,是点亮世界的火种;要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享受与升华,拥有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心灵,就应该提倡——“不为什么而读”。

学生时期的阅读分为“为什么而读”和“不为什么而读”两种形为。“为什么而读”基本由教师指导下进行,带有外驱性,和捆绑性,捆绑重重的阅读是不自然的,不是真正的阅读。它不宜于培养学生长久而稳定的阅读兴趣,不宜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不为什么而读”,是像候鸟在冬季向南方迁徙,像鱼儿逆流而上回到故乡,是一种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它是一个人的天性。“是一种伴随人终生的体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充分的兴趣的那种阅读。培养的是爱好阅读的兴趣、亲近书籍的习惯。一旦兴趣和习惯养成了就能让人终身受益,让人获益匪浅,“不为什么而读”,看似荒谬,实则蕴含了阅读的真谛:“为一个广义的人生目的而读。”

2授之以渔,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做,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交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要以阅读实践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论。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文体上,应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记叔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再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关键词。其次,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以“精读课文”为例,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或者教师提供阅读提纲)。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或者教师提供阅读提纲)。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域,以示重要词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并能找机会解答;要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同时学要有所思,有所疑,甚至可以对知识本身进行怀疑、研究,这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学生的质疑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孔乙己》一课,学生提出“孔乙己和那些短衣帮都是穷人,为什么短一帮还嘲笑孔乙己?”“丁举人把孔乙己的腿打断了,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官府告他?”等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研读,有力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由主演变导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自主探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探究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3注重差异性。培养学生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从总体上看,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审美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审美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一是要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不同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掌握认知课文的主动权。实行开放性阅读,自制开放性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4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成功的阅读实践表明。在丰富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不可能有阅读能力的“质”的发展。所以,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

总之,我们教师要随时随地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构建、自主运用,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