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惩罚的艺术

2009-12-04葛延芬

中国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干草吐温教育工作者

葛延芬

青少年在人生的海洋上荡舟扬帆的时候,犯错或“倾舟落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吃一堑,长一智,教训可以化作智慧的财富来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丰富自己,校正人生的航向和坐标,从而逐步走向成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在青少年犯过失的关键时刻通过适当的“惩罚”及时给以引导、教育,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使他们以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针对青少年的过失,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其实施“惩罚”呢?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著名的幽默小说家马克•吐温教育子女的艺术也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富有个性。在他的自传中,曾写有一件他惩罚女儿的事。马克•吐温的大女儿苏西八岁的时候,马克•吐温带领着几个孩子到一所农庄去度假。优美的田园风光处处使孩子们感到新奇,而最使他们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坐干草车了。大车上堆满干草,像一座小山。车缓缓地移动,草垛颤悠悠的。孩子们坐在草车顶上,又舒服又惊险,别提多美了!可是这一天,就在大车出发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在一场冲突中,苏西动手打了妹妹。

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按照马克•吐温的家规,孩子们有了过失,不能姑息迁就,必须给予适当的制裁,而处罚的方式由被处罚者自己提出,经全家人共同讨论后付诸实施。苏西想了很久,拿不定主意。于是,一家人帮她想出了几种处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剥夺苏西坐干草车的机会——不用说,这是苏西最不情愿的事情。懂事的苏西深为自己的过错懊悔,她忍痛毅然做出了选择:不坐干草车。马克•吐温带领着其他几个孩子坐上干草车向农庄进发,苏西在车后快步行走,眼圈红红的……可以想见,苏西为自己的过错该是多么懊悔!苏西成年后多次谈到父亲对她这次惩罚的教益,她说自己后来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深谙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懂得教育规律。他的做法既耐人寻味,又令人深思。他对孩子的处罚,看来微不足道,但却大有深意,其高明之处也在这里。他没有训斥、咒骂,没有从精神上折磨孩子,也没有用巴掌和拳头从肉体上体罚孩子,没有给孩子进行强力“曝光”,而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抓住孩子心理上表现出的强烈欲望进行适度“惩罚”。对青少年来说,再也没有比自己想干的事因鲁莽、失误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再痛苦的事了。另一方面,让青少年自我选择受罚的方式既能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察其诚意,又能使其深知教育者的期待和信任,使之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懂得改过的意义和甜蜜。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此回味反思一番,把这一招拿来为我所用,讲究“惩罚”的艺术,以促进青少年早日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文化小学,山东枣庄,277200】

责任编辑/吴晓燕

猜你喜欢

干草吐温教育工作者
Around the Farm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肉牛粗饲料中干草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滑稽透顶的“疯子”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王子与贫儿(上)
看画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