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训练要重视三“围”三“度”

2009-12-03柴志礼

甘肃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选材审题

柴志礼

〔关键词〕 高考作文;审题;选材;

深度;厚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B)—0062—01

作文是高考的一道大题,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怎样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难、得分低”的现状,一直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三“围”三“度”。

在写作过程中,三“围”指要围绕要求、提示来审题;要围绕人生、社会来立意;要围绕命题、生活来选材。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I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了审题错误。试卷中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摔了一跤》,漫画的含义很明显:孩子摔了一跤,家庭、学校、社会都来谴责孩子,推卸责任,而不去研究怎样让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命题的意图很明显,可是有些学生,抛开材料“另起炉灶”,还有些学生简单审题,去写一些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等无关疼痒的事情。学生对提供的材料及要求不加理睬,对于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任何评述,当然无法拿高分。面对材料作文,学生写作时关键是要围绕要求、提示来审题,结合社会问题来写作。

立意,犹如一篇文章的灵魂。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在一篇文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其中“道”就是对人生、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文章的价值在于此。无论多么复杂的命题,学生都可以从人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虽是对“关于帮助”的思考,但最终要提升到“帮助”对人生、对社会的高度上来。否则,一切议论都是没有意义的。绝大多数作文命题的目的都是考查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立场和看法。

学生在选材中遇到的难题,一是材料积累量少,二是有材料不会选。没有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作文,首先,选材要围绕命题来选。作文总是要表现某个主题的,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动,也不能选用。其次,还要围绕生活来选材。现在许多作文命题都紧贴生活实际,学生应多选择鲜活、生动的生活材料,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生活化,这就要求学生要积累大量的生活材料。

要提升作文的品位,写出有思想、有感情的好文章,学生应当努力提高作文的三“度”。即要有历史的深度;要有生活的厚度;要有哲学的高度。有深度的作文大都是有个性、有新意、有风格的作品。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同时,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要努力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当然,写出具有历史深度的作文不是简单地列举几个历史人物,或叙述几个历史事件,而是要用历史发展观去看待问题。

有了历史的深度,学生还须努力增强作文的生活厚度。因此,学生要努力从生活中搜集材料,独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作文“虚”、“假”、“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跟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学生不太关注社会问题有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学生只要努力增强作文的生活厚度,就能解决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

学生还要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哲学的高度。历届高考作文都要求文章要包含一定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生活的哲学,发现生活的乐趣。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以“帮助”为话题,这是关于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学生写作时就要将“帮助”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许多看似平常的问题,只要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总结,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就会有独到、新颖的见解,写出优秀的作文。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选材审题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三招”学会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