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情蕴的寄生与再造

2009-12-03郭帮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情思文学情感

郭帮寅 王 莉

“冬天的凤池山,乔木们都脱掉了夏的盛装,赤裸裸的挺立在山石之间,只有攀俯的藤蔓依然那样的绿,绿得那样的精神。有人说它是寄生藤,不可礼赞。寄生有什么不好呢,寄生不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么!”我曾在一篇下水作文中这样写道。是的,寄生确是一种生存状态,尤其是学会在丰富多彩的文学领域寄生你的个性情感。将个性情感寄生于文学世界,吮吸文学精华,培养厚重的文化底蕴,再经个性思维的酝酿与再造就形成了一个人独特的人文素养——能获得社会青睐的文学情思。那么,如何寄生个性情感于文学之中,使之不断获取文学营养,又如何再造个性文学情思,使之健康地传播人类文明、创新时尚文化呢?

一、巧施文学预设,激发文学情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程序合理而内容丰富的文学活动,告诉学生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文明、文学与情感的相依相存的关系。

当然,要做好这些工作,对一个语文教师的要求就相当高了,语文教师是文化之人,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文学之人,教师的文学修养,影响着学生文学情感的生成,课堂活动前的文学预设,是培养学生文学情思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研读教材编写教案时将文本中的文化意蕴转化成自身的个性文学储备,组织独特的文学交流方式,才能很好的将学生诱入文学境界,乐于接受文学熏陶,激发文学情趣。

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很受启发。课间,有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武松斗杀西门庆主动告官,鲁达打死镇关西为什么要逃跑呢?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时,将研究的层面引入封建伦理与封建法律范畴的深度,充分体现了师生对文学价值观探究的热情。课后,我翻阅了这位教师的备课本,课堂出现的这一文学讨论环节,正是他研读教材选用教法过程中的文学预设。

二、阅读文学作品,培植文学情根。

我喜欢范读课文,也喜欢听学生诵读课文,在朗读悟意中把握学生的情感倾向,将学生轻松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去,然后再授之以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个性阅读时感悟作者的情、感知篇章的意、感受语言的美。一篇好的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获得情趣、意蕴与形式的美学享受,并能转化成文学情蕴与人分享,这就是文学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心灵土壤里也就种下了肥硕的文学情根。

《空山鸟语》是台湾作家郭枫的一篇散文,充满了朦胧诗的美学意蕴。教学中我先设计了一个情景还原的步骤,播放一组自然而宁静的春山画面,在自然的怀抱里录制的鸟鸣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很快就将学生的情绪拴进了散文教学必须创设的倾情静思的艺术氛围之中,然后与学生一道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探究与交流,逐步体验散文画面所涌现的自然的声色美、生命的情意美与诗人那恬静而淡远的心境美。

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基础与文学感知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作品阅读并加以辅导,寄生文学情根的土壤才深熟肥沃,才能培育出鲜活茁壮的文学芽儿。

三、实践文学创造,放飞文学情思。

语文课堂是学生寄生文学情感的沃土,更是学生再造文学情思的摇篮。阅读中学会对文学作品一字一词一人一物进行分析、品味、鉴赏,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教师设置的美学氛围中放飞文学情思,将独特的文学生成传达出来,师生共享,从而逐步培育学生个性化的文学情蕴。

《木兰诗》是学生最喜欢诵读的一首北朝民歌,诗中并没有《陌上桑》式的美女彩绘,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朗读并初步感知故事梗概后,可以指导学生对木兰的肖像进行描绘,从对身姿、面容、眉宇、穿着的再造描写活动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风貌。学生笔下的木兰或娇美艳丽、或柔弱如风、或英姿飒爽,千差万别。这就达到了文学教育过程中的文学情感的再造目标:有个性审美特征的文学再造活动。

让学生放飞文学情思,不必拘泥于课堂活动,更多的是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投身社会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文学能量。那年寒假,巧遇一位初三学生,他们家族宗祠落成大典,该生摹仿铭文,拟写了一篇祭辞:“鸿蒙开泰,天地生春;吾辈聚首,共仰祖神。无玉帛之奉,有孝虔之诚。捧烛焚香敬米酒,追思往昔忆故人。三百年,数峰踏出千重路,十五代,一人毓就优族群。……”美吧,该生学之成法,用之有道,用富于文学情蕴的语言表达了对祖辈成大家业的歌颂,这不正是个性情感寄生于文学而后再造出来的美丽情思?

人的情感丰富的程度与喧泄的方式,与其所受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与文学品位的熏陶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实施文学教育的过程也是接受文学教育、提升文学层次的过程,教学相长嘛。相携学生,跨进文化的殿堂接受文学的洗礼,做情蕴浑厚而热情浪漫的文化人,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最为惬意的吧。

郭帮寅,王莉,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通山。本文编校:高述新

猜你喜欢

情思文学情感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飘落的情思(局部)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十月情思
情感
台上
归来
文学小说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