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打造生态语文课

2009-12-03刘翠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生态探究

“生态语文”的“生态”是笔者从环境保护观念中借用的一个概念。它应具备两个要义:一是纯天然的,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借之于语文,其含义应理解为恢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固有属性。强调“以人为本”、“以真为纲”、“以悟为魂”。不是“传教士”的语文,而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植根于人的心灵。语文教学是从物质的、符号的、工具的层面上深入到文化的、心灵的精神层面,具备情性、感性、童性、活性。要以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夯实“精神的底子”。这才是新课程改革引导下的语文教育追寻的方向,才是生态语文课追寻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了,五年的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困惑或迷惘是推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打造生态语文课的当务之急。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是打造生态语文课的重要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受教者必先遇到困难,产生求知的动机,才有教学的效果。高三语文复习中,有不少问题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人生感悟或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就能明白的问题,老师无须“启”“发”,应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觉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弘扬个性,切实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学生面对困惑,凭个人能力确实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善假于物”,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鼓励合作中的“百花齐放”,指导学生甄别真伪,大胆质疑,探究文本的深沉含义,写作技能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发挥语文课的最大功效,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2、构建“和而不同”的课堂生态环境

“和而不同”原指君臣关系的和谐,臣不一味盲从阿附。借之于语文课堂,即要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包容性与民主性,要建立起民主与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助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用宽容与真诚去理解、欣赏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创设轻松的和谐的氛围,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3、巧用“动之以情”的生态技术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对打造生态语文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强调“以人为本”、“以真为纲”,课堂上教师融入情境,用真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真情,使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人公。教师以激情的语言,期盼的眼神去传达对学生的期待之情。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去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用真情去培养真情,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4、“授之以渔”是打造生态语文课的必须方法

语文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学好语文能终身受益,语文课应是让学生形成终身能力的生态课堂。尤其是高三语文复习课更是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明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的道理;培养各种思维能力,如观察、联想、想象、回忆、整合、链接、探究、创新等,形成“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能力;学会做人的方法,如“毋意,毋必,毋故,毋我”,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道理,做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智者。

5、“受挫教育”是打造生态语文课必要过程

“弈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志于彀”。“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崇高的信念,锻炼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全身心的投入素质学习,也是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三语文复习课更多的是各种测试,有些学生面对有些尴尬的分数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高三语文复习课应承担起“文道”结合的任务,狠下功夫,通过挖掘文本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意义,让学生从先辈精神中汲取成功的养料,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是硬道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数,正确对待前进中挫折,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坚强的意志,不因一时一地的失败而失去生活的目标,要有视“挫折”如“丸石”的气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伟目标,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尽管说“教无定法”、“教亦多术”,但笔者深信打造生态语文课必将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极大兴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刘翠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舒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生态探究
语文课文
设问引导探究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