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9-12-02陈小英
【摘要】本文在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可行性,介绍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成效、经验、问题及对策, 阐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指导 应用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是中职重要的德育课程。德育课如何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课的成效,早已成为德育教学领域的难题。本文试图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与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它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教学要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要求。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第二,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以及成果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第三,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传统的注重“教法”转为现代的注重“学法”,在教学中,学生是“表演者”,教师是引导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名咨询者或者指导者,淡出教学过程主要承担者的角色,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二、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材适用
当前中职使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同以往的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具有极强德育功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择业观和创业观。该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突破了纯粹的理论阐述,课本紧扣每章节的内容,安排了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每节后面安排有“思考与训练”,每章后面设有“活动天地”,跳出了“提出概念—概念解释—举例说明”的传统思路;设计了“案例展示—问题提出—理论阐述—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这一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与教材的特点正好吻合。
(二)学生需要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起点低,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而且抽象思维较弱,如果仍按传统讲授方式,课堂难免出现“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不以为然”的状况。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从中职生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持久的心理特点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搭建一个动脑、动口、动手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这无疑会给传统 “朝气不足、暮气有余”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实施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选择整理案例。这是进行案例教学最基础一步,所选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蕴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兼顾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阶段:设定任务。任务设定要从教学的目标、内容出发,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如第三章第二节有关“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内容就选择了中职毕业生“吴捷如何成为优秀营业员”的成长案例,设定“吴捷的成长历程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她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你准备在学校期间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等问题,既紧扣课本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
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活动。通常分三步,首先是小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6至8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其次是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讨论活动;最后是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展示活动成果。
第四阶段: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综合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而言,有责任选择和组织材料,应从大量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教学内容的案例,还要自己动手修改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而言,要对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得到锻炼;尊重他人、勇于负责,善于合作的道德品质也得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与未来职业岗位相近的场景,可以缩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亲验式教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课本的第四、五、六章的内容分别从“择业、就业、立业”三个方面安排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什么职业、掌握职业目标是如何确定和实现的,这部分属于职业指导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相结合,开展课堂模拟招聘会。模拟招聘会具体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拟招聘会准备。(1)教师准备,主要是模拟招聘会方案设计,包括招聘会的目的、意义、步骤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等。(2)学生准备,首先是小组划分和角色选定。每小组3至5人,并选定一名小组负责人,做好角色分工。其次是人才需求调查,要求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和人才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包括招聘的行业、企业、职位、条件、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再次是招聘方和应聘方的材料制作,招聘方材料包括模拟招聘公司的简介和招聘的职位、条件、待遇等;应聘方材料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证等书面材料;最后是招、应聘面试准备,包括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
第二阶段:课堂模拟招聘活动(有条件的可组织若干个班一起进行,气氛更为浓厚)。(1)招聘会现场布置;(2)模拟招聘示范,由一个组和一位同学进行面试,其他同学观模,结束后由教师点评;(3)全班普开,时间分为两段,前半段是一部分小组成员先扮演招聘方角色,其他同学扮演应聘方角色,后半段招、应双方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模拟招聘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应聘三个以上的单位(招聘方做好记录),这样每位学生均有机会扮演招、应聘方角色。
第三阶段:模拟招聘活动总结。首先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活动情况、收获和体会,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第四阶段:成绩评定。主要由教师负责从三个方面评出成绩:(1)各小组的招聘材料和人才市场调查材料;(2)每位学生的应聘材料;(3)各小组的情况汇报(教师课堂评定)。第一、三项小组成绩分别计入个人成绩,第二项为个人成绩,三项成绩按比例综合得出此次活动的个人成绩。另外设加分项,以资鼓励各组组长勇于承担责任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各个小组推荐,老师评定)及个人(各小组评定)。
通过模拟招聘活动,可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本第四、五、六章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实践教学模块,架起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端正择业态度,对最终走向职业岗位极为有益。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法外,还可在第二章的“坚持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原则”和 第六章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两部分内容中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成效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文化认同多元的今天,教育对象的信息容量不断增大,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设想,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提出的问题平等交流,如果仍采取单纯“我讲你听”的教学法,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行为导向教学创造的师生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和谐环境,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前,当教师将问题、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必须去查资料、搞调查、做方案,并通过比较和归纳,丰富和充实学习内容,为教学活动作准备。目前的中专生大部分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较强的活动能力,每名学生又都有一种潜在的学习和表现自我的愿望,一旦为他们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去做自己原来很少想和很少做的事情。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课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每位学生都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保证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集多种教学法为一体,可形成一个活跃的教学反馈系统
行为导向教学法从开始准备到具体实施及最后点评,将启发、暗示、质疑和诱导等多种教学手段融为了一体,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分析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发言,必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并抓住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一些信息及时加以引导,使师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教育和启迪。活动中,教师获得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把握学生的热点、疑点、难点和盲点,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师生通过教与学形成了一个活跃的教学反馈系统,从而使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向“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
五、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经验
(一)向学生讲明新方法的目的、意义和优点,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
多年来,学生从小学、初中到中专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只听不做的惯性、惰性,部分学生对新教学方法存在着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明新方法的目的、意义、优势。通过说明和引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
(二)紧扣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如案例、问题、目标、任务的设定,必须考虑与课本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能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问题,切忌脱离课本。同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况,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问题、任务,以便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切忌脱离学生。
(三)教师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改变教学风格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而行为导向法中学生是主角。这要求教师做好角色转换,而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通过教学风格的改变来达成。第一,教师要做课堂进程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其任务是掌握课堂进程,维持课堂秩序。第二,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第三,当学生碰到困难时采用咨询式给予引导,教师不参与其中。第四,更多关注优点,少讲缺点,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行为导向法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行为导向法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小组划分至形成讨论的格局占用较多的时间;第二,讨论开始阶段学生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切入正题;第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时间抓得不紧;第四,在讨论时会出现因意见分歧而过多的争执。二是部分学生对活动仍有抵触情绪,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心理成熟度低、性格腼腆内向、防御性心理强,缺乏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三是教学场所有限,一般只能在教室开展,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各小组活动会互相干扰。
对此,可采取预先分组的对策。一般采取课前分组,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班干部按要求做好小组的划分、小组长的选定和成员的分工,同时及时引导。讨论开始阶段督促各小组长及成员掌握好时间;在学生发生分歧时,教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给予引导,缓解紧张气氛,或有意识转移话题,将讨论引向有序。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观察各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对胆小、内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不批评,不强求,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而具体的任务,让他们有信心、有机会展示自已。
实践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洁.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04(9)
[2]陈玲.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3]赵莹雪.行为导向教学介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9(3)
【作者简介】陈小英(1966-),女,广西宾阳人,广西物资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责编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