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很想站在月亮下唱一首歌

2009-12-01眉山周闻道

金山 2009年10期
关键词:谷堆稻秧月儿

眉山周闻道

月的眸子是透明的,我想,也许用晶莹来形容更贴切。书上说,晶莹是一种剔透的美。

月亮,云朵,晚风,清香。稻秧的清香。

不知不觉之中,我的思绪被带到了远处。不是空间意义上的远,只与时间有关。这个远,连着一些更远的远,关于母亲,童年,故乡,和一些尘封了的故事。我知道,此刻要不唱歌都很难了。

是一首旧歌,不是妈妈教会我的,却是唱给妈妈听的,或者说唱的就是妈妈。时间就这样过去。自己早已为人之父,妈妈讲故事的事,也已成为遥远的故事。这时,同样的景象,却被一席月光,带到我的跟前。那么鲜活,生动,如梦似幻,让人难以相信。正要开口,那歌声似从天际间飘来,早就为我准备,只等待一种前世的缘分。镜像迷离,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搞不清歌声中的我,是在轻唱,还是在聆听,是主还是宾。心在迷幻中飘逸,月亮,云朵,晚风,清香,幻化成一种温暖的溶液,淡淡的,轻轻的,弥漫于四周,把我柔软地包裹。乡村似一个飘来的荒岛,我寂然地站在岛上,数着满天的星星和记忆。歌声从梦幻中飘来,或由心里生出,却在此刻拯救了我,把我从迷幻中喊醒,让我重新走进妈妈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月儿,你怎么望着我呢?哦,不对,我有点自作多情。月儿,请告诉我,你是在凝望村庄,还是在望我?

月的眸子是透明的,我想,也许用晶莹来形容更贴切。书上说,晶莹是一种剔透的美。眼前正是这样。那晶莹的周围,浸漫着一层光晕,灰朦朦的,充满暧昧。可能是云,也可能是炊烟,刚升起来,被风驱赶着,在月儿身后乱窜,不舍离去,却又得不到暗示。不明白月儿的意思,便有一些袅袅娜娜的犹豫。那晶莹我不敢走近,我怕一走近,就会读破了月儿的心。可是,吴刚说,那光晕是嫦娥的眼影,女为悦己者容。但是,我总是难以置信。当年,妈妈也是这样讲的;那时,妈妈也像嫦娥一样年轻。现在,时光已过去几十年,妈妈已是一头霜雪,满脸沟渠。嫦娥还能保持年轻吗?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这个村庄,这棵老槐树下,披着这样的晚风和月色,站在水盈盈的古井旁。我听着故事,心却在乱窜,猜想着月亮。记得当年,爸爸常用增广上的话,讲述着世事的沧桑。爸爸说,“古人不知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时听起来,似乎很深奥,很玄乎,透着一种淡淡的禅意。现在,再看头上的月,和眼前的村庄,烟云流变,物非人非,似乎有了一些理解。父亲已去,母亲已老,故事仍在讲,但讲和听的,都不是相同的对象。便感到故事老了,心里竟有一丝怅然。我读不透同样的月亮,不明白那一层灰朦的光晕里,掩藏的是沉稳,安静,还是幽怨,沧桑。只好把歌声埋在心里,待到适当的时候,再择机而唱。我发现,此刻,月儿看着稻秧,晚风,村庄和村头的我;我却不敢抬頭,怕一抬头,就会与月儿对视,然后被它看透,我的心里装满世俗。

歌声再次飘来,从我的灵魂深处。“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就这样,稻秧的镜像,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随着金黄色的谷堆。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谷堆了,在儿时,我们却经常见到。稻秧是稻谷的童年;或者说,稻谷是母亲,稻秧是稻谷的儿子。我相信,此刻,稻谷正在给稻秧讲故事,就像童年的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突然想起了卞之琳,和他勾画出的桥上风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不知道看风景的人在看他。同样,讲故事的稻谷,不知道我的母亲,正在向我讲述关于春播秋收的故事。这故事的主人翁正是它们,多么神奇的轮回。天与地,动与静,人与自然,生命的延续与再生,竟是如此水乳交融。晚风是一种结构,或曰缘,把香与稻秧联在了一起。于是,晚风作伴,我顺着那清香往下理,想理清它的前世今生。这一理就理到了稻秧。它嫩绿的叶,正在分蘖的苗,不断往下伸的根须,还有柔软而湿润的泥土,和泥土深处的地气,它们正滋滋地往上冒。我终于触摸到那清香的根,它们由泥土,湿润,地气和发芽的种子生成,从无到有,由虚到实。我想起了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世界。

夜已深,风已静,月儿仍在云的背后穿行。我站在村头,过去放谷堆的地方,想把那首旧歌请出,从灵魂深处,然后,放声歌唱。可我又怕惊扰了梦乡中的村庄……

猜你喜欢

谷堆稻秧月儿
月儿船
谷堆和秃头
一株稗草的狡黠
月儿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诡辩获罪
诡辩获罪
邻居家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