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于70年代

2009-12-01夏商周

中学生天地(B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潘刚马化腾天文

夏商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社会逐渐从动荡中稳定下来,人们疲惫且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但是,历史注定不会允许中国有丝毫懈怠。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波澜迭起,中国终于在70年代末回到发展的道路上来,并为今后取得辉煌经济建设成就奠定了基础。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们毫无例外地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简单地说,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

在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之下,“70后”的人生坐标是不断改变的。早年他们立志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报效祖国”,后来为了赚钱曾经“不惜一切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他们开始反思公民的社会责任,现在“70后”又掀起了“慈善事业”和“做志愿者”的热潮……

他们既注重传统也追逐时尚,在“60后”和“80后”中间,“70后”两边不靠,身份有一点点尴尬。不过,最年长的“70后”今年还不到40岁,他们总有一天会追寻到属于他们的一片天。

70年代生人究竟是怎样的?其实他们并不复杂,我想用三个词概括他们的人生状态:脚踏实地、眼望苍穹、自信自立。

起飞之前必须学会脚踏实地

1977年冬天,寒风瑟瑟,内蒙古一片冰天雪地。

这个冬天特别寒冷,大人们的世界都冻僵了。在院里欢快玩耍的只有几个六七岁的孩子。

“救命!有人掉井里了。”一声呼喊打破了平静。潘老师第一个冲出门去,三步并两步跑到井口,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掉下井的是他最调皮的小儿子潘刚。

顾不上脱下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潘老师想都没想就跳进了井里。因为身体轻,潘刚浮在破碎的冰面上,潘老师却沉到了井底,他用尽全力将儿子举过头顶。

但是北方冬天的气温低得吓人,就在潘老师救儿子的当口,下面的井水又冻上了。潘老师的双腿被卡在井底,丝毫动弹不得。

救援人员花了很久,才用冰锥将井口重新扩宽。潘老师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冰碴子里站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最终得救。

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潘老师却没有责怪小潘刚,甚至没有问他为什么会失足落井。可是,家里人发现,这起事件之后潘刚的性格渐渐改变了。以前的他爬墙上树无所不为,现在却显得沉静多了。也许,他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这样的一句话:无论你想蹦得多高,别忘了落脚的土地要足够坚实。

1992年,潘刚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分配进入了一家生产牛奶的街道小厂,当时叫做回民奶食品厂。当时的大学生还很紧俏,不过,尽管如此,他的第一份工作还是最基层的操作工。

这个小伙子沉默寡言却胆大心细,工作总是做得一丝不苟。最重要的是,尽管年纪比老工人们小一大截,可是潘刚却特别成熟稳重能吃苦,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出差,潘刚和同事们没买到火车票。本来可以多耽搁一天再回来,潘刚却坚持买站票好早点回去工作。路途遥远,又是缓慢的夜班车,潘刚钻到硬座的座位下面想猫着腰睡一会。没想到,硬座上的乘客不小心打翻了热水壶。滚烫的热水浇在潘刚的腿上。这次意外让潘刚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走路,至今他的腿上仍有深深的疤痕。

潘刚刻苦踏实,加上他比老一辈工人更擅长利用新的科技,很快就脱颖而出。30多岁时他就担任了伊利集团总裁,成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老总。

财富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就在小潘刚因为落水事件不断告诫自己今后要脚踏实地的时候,一个比他只小一岁的孩子正在抬头仰望苍穹。当时,探索神秘的宇宙是这个孩子的最大梦想。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阵天文学的热潮。在那个时代,通过望远镜观测神秘的夜空,记录下星星点滴的运行轨迹,成为许多孩子的梦想。

当然,在今天的中学生里,天文爱好者可能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天文在当年算是非常奢侈的爱好,能“玩得起”的中学生并不多。

那个叫做马化腾的孩子出生于海南,父母在港务局工作,家境并不富裕。而且,海南生活条件艰苦,文化设施和书籍非常缺乏。

尽管他的父母每个月只有40多元工资,却省了又省,为马化腾订阅了好几种报刊。在这些报刊中,他最爱看的就是《天文爱好者》。据说,马家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一订20多年,至今还在订阅。

1984年,马化腾全家搬到了深圳,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天文器材。有一次,马化腾看中了一款天文望远镜。父母一问价格,好家伙,一架望远镜要将近1000元。当时他们夫妻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多元。

买还是不买?父母犹豫再三,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后来,妈妈偶然看到马化腾的日记,上面写道:“未来的一代科学家就这样被老爸老妈扼杀在摇篮里了。”父母感慨了半天,终于凑钱将望远镜搬回了家。

从那以后,望远镜成了马化腾最亲密的朋友。终于有一天,天文望远镜要派上大用场了——晚上有大规模的流星雨。

从下午开始,马化腾就在五楼天台上早早架设好了望远镜,并且一直守候在旁边。大半夜过去了,马化腾的父母估计流星雨早就完了,却迟迟不见马化腾下楼。爸爸就沿着小竹梯爬上天台,发现他已经倒在地上睡着了。原来,观测流星雨的事情让马化腾太期待了,这种兴奋来得太早,等流星雨真的到来时,他的身体早就顶不住了。

马化腾虽然是个天文发烧友,但从未因为爱好耽误过学习。他的成绩一直不错,最终考取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他渐渐发现,宇宙是一个宏观世界,电脑是一个微观世界,这个微观世界的精彩程度丝毫不比宏观世界逊色。他希望有一天能将那个星光灿烂的宇宙搬到每个人的世界里来。

马化腾以与研究天文同样的热情钻研电脑,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1998年,马化腾创立了腾讯公司,它的产品就是现在我们几乎人人都会用到的QQ。在马化腾的眼里,QQ世界就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星系,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颗特立独行的星球。

2008年,马化腾以83亿元身家排名中国IT富豪榜首位。

自信自立,才能自强

从“70后”开始,想在中国土地上追求成功的人们多了一个必要的参赛条件——高学历。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功者当中不乏草莽英雄,不乏从赤贫中崛起的能人——他们可能压根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是,“70后”里的财富新贵基本都是学业优异的人才,他们驰骋的领域大多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

上世纪70年代,上海一条普普通通的里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正抱着牙牙学语的儿子在楼道里转悠。“波波你告诉爸爸,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干大事!”整个楼道回响着孩子稚嫩的童声和父亲爽朗的笑声。

这个孩子叫邵亦波,父亲从小就告诉他,你要相信自己是非常优秀的,是与众不同的;将来能做大事,也注定要做大事;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辜负了自己,对不起自己。父亲认为,有了这种想法的人,会为了梦想一直努力,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或许因为父亲从小就赠予了邵亦波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自信,他小小年纪就显得资质过人。1986年11月,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举办了。邵亦波当时13岁,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比较瘦弱,脑袋却大过常人。站在人群中,他非常显眼。

这个大头孩子气定神闲地走进赛场,镇定自若地开始答题。在全国150万个参赛者中,邵亦波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因此获得了“大头神童”的称号。

邵亦波小学毕业时已经在上海声名远扬。所以,不少重点中学闻名而来,希望把他招至门下。这时候,父亲再一次为他的人生引路,反复考量后,他决定让邵亦波去华师大二附中念中学。这所中学是当时的全国重点,教学质量不错,而且注重英语教育。但是这些还不是邵爸爸最看重的。原来,华师大二附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邵亦波在同龄的孩子中已经很优秀甚至是过于优秀了,如果他学不会融入集体,那么将来肯定不能施展所长。邵爸爸认为孩子在寄宿学校读书能锻炼自立的精神,学会和同龄人打交道的本事。

果然,邵亦波刚入学就像许多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一样,在集体中被孤立了。宿舍里有4张上下铺床,住8位同学。邵亦波上铺的那位同学不仅处处和邵亦波过不去,还联合寝室的其他同学对付邵亦波。起初的几个月里,邵亦波非常苦恼。每到星期六中午,他就收拾好背包,只等下午的课一结束就立即回家。

父亲告诉他,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一辈子都是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度过的。一个人即便再有能力,没有别人的支持也很难做成大事。邵亦波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周末不再着急回家了。在宿舍的日子里,他也不再埋头读书,而是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聊天玩游戏。渐渐地,同学们不再排斥这个“大头神童”。上铺的那位同学甚至还成了他的好朋友。

学校生活变得愉快了,邵亦波的学习就更有动力了。18岁那年,读高二的他两次参加了美国高中数学邀请赛,两次以满分的成绩荣获特等奖。同一年,他被哈佛看中,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凭借着自立与自信,邵亦波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生活。1999年,他归国创立易趣网。2003年,易趣以22亿美金的价格卖给eBay。

目前,大部分“70后”仍然在跋涉,就像在人生的长河中驾驭属于自己的那艘大船。他们左手拿着的是继承自前辈的桨,叫做“脚踏实地”;右手拿着的是要传给晚辈的桨,叫做“眼望苍穹”。“70后”驾驭它们的本事,靠的就是“自信自立”。

他们是拥抱变化的一代人。因为从出生开始,每一次社会的变化都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现在,他们已经拥有制造变化的能力,他们会做得怎样呢?

20世纪70年代大事记

1970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日两国建交,日本总理田中角荣访华。

1973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74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197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976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同志相继辞世。

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特大地震。

“四人帮”覆灭。

197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邓小平恢复领导职务。

恢复高考。

1978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诞生。

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猜你喜欢

潘刚马化腾天文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追逐“健康中国梦”
公司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揭秘马化腾“15项性格”
天文知识普及
潘刚:引领伊利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