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203年皇城老灯铺
2009-12-01谢晓飞
谢晓飞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由此而生。
宫灯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当属明清时期。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征调全国各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为宫廷制造灯具,在皇宫中大量制作了造型各异的木制宫灯,使得宫灯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大放异彩。到了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也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当时名冠京师的灯铺有文盛斋、华美斋、美珍隆、秀珍隆等字号。
203年老灯铺
文盛斋创始于清嘉庆年间,位于前门外廊房头条,其手工生产制作的宫灯,在设计图形,灯体结构,打磨白茬活、涂漆、绘画灯片、灯穗等工序,都代表了北京宫灯的最高水平,是清朝皇宫王府的御用灯铺。1915年,文盛斋制作的宫灯、纱灯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牌两块,奖状两张,产品蜚声世界。
文盛斋见证了宫灯光华倾绝的辉煌时刻,也经历了宫灯日渐式微的衰落之旅。战火纷飞、风雨飘摇,前门外廊房的几十家灯铺一一关门大吉,文盛斋是那条著名灯街最后一家关门歇业的灯铺,昔日灯火绵延三里铺的盛景成了留在老制灯艺人心里的唏嘘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京的纱灯、宫灯艺人们组织成彩灯生产合作社,后来发展成为北京美术红灯厂,从事专业化生产。
北京美术红灯厂一度有着辉煌的制灯业绩,天安门城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园……北京城处处都挂着他们制作的灯具,每逢国庆、元旦、新春、元宵等佳节前夕,红灯厂厂房里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情景。几百个工人分成小组,比赛着制作,加班加点仍赶不上需求。
如今,红灯厂的门市部沿袭了“文盛斋”的字号。一盏盏精美的宫灯静静展示于200多平方米的宽敞店堂之中,203年的光华倾洒满堂。
皇家建筑的眼睛
不忙的时候,红灯厂显得格外宁静。只听得戳木的哧哧声,那是师傅们拿着刻刀在雕刻灯架。张师傅在红灯厂制作了40多年宫灯,他用一句顺口溜向记者讲解了制作北京宫灯的要诀:“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即组装)当然也关键,龙头龙脚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
北京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有近50道工序,主要是用雕木、雕竹、镂铜作灯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北京宫灯的造型非常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类,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六方宫灯讲求结构对称,分上下两层,上面叫上层围子,下面叫下层围子,上面部分探出来,下面部分缩进去,很像古建中的垂花门。灯架多饰以龙凤造型,弯梁和探出的龙头或凤头,令宫灯具有中国古建筑的神韵。边框采用玲珑通透的镂空雕刻,有着比中国剪纸艺术、铁画艺术更加立体和厚重的感觉。张师傅一边细致地雕刻龙头,一边给徒弟念叨雕龙的口诀,“鹿角牛头眼似虾,鹰爪鱼鳞蛇尾巴,有人要写真龙像,三弯九曲就是它。”他说,正是这些浅白易记的顺口溜,令宫灯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做好的宫灯,还需绘画师描上图案进行装点。绘画师将牡丹、兰草等具有中国意象的花卉描绘在一张张玻璃片上,这些有着彩绘图案的玻璃片会作为灯壁镶嵌在灯架上,传统字画的装饰,令宫灯更具中国味道和品质感。
将一盏精妙雕工、优美书画的六方宫灯挂在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中,微风吹拂,丝穗摇曳,何其美哉!
宫灯不了情
“其实,现在宫灯的销售情况并不好,每年的销量大约只有1000个。”北京美术红灯厂的杜杨厂长如实道来,“但是,这几千年传下来的老手艺,绝不能单纯以销量去决定它的生产。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一个老国营企业,需要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宫灯制作技艺的使命。”
作为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的标杆企业,北京美术红灯厂对传统宫灯制作技艺有着不容推却的使命,而红灯厂那批制灯老艺人对宫灯的满怀深情也是令红灯厂坚持做宫灯的力量源泉。他们忙时不分昼夜地赶制灯笼,闲时就慢慢悠悠地制作宫灯。对于他们来说,制作灯笼是为生计,而做宫灯却是一种艺术追求。很多老艺人表示即使退休了也会继续制作,因为宫灯独特的工艺之美和文化感令他们难以割舍这份情缘。
“宫灯与一般的灯是不同的,它需要制作者沉心静气去做,而毛毛躁躁做出来的东西,哪儿还有皇家的派头和气质?”曾任北京美术红灯厂总设计师的马元良,一直秉承传统标准设计制作宫灯,面对市面上粗制滥造的宫灯,常常是一声叹息。
“市场经济讲究效率,提倡产业化发展,可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将制作工序分解在一条流水线上,由不同的工人去完成不同的工序。但是这样的流程化生产是不利于一个制灯师的成长的。制灯师要像一个艺术人才那样去培养,而不能只是把他们放在一条流水线上。”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马元良,常常在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北京宫灯的制作技艺。
宫灯照亮百姓家
李汉卿原本是北京美术宫灯厂的制灯师傅,几年前他看到宫灯这一古老技艺的市场前景,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制作古典灯饰。他将北京宫灯的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灯饰的设计中,制作出了一盏盏既具有北京宫灯风韵与气质,又适合现代家居装饰的灯具,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曾经,北京宫灯用迷人的光影将帝王之家的奢华、富有、孤寂与落寞写满了高高的宫墙。有人说,它的命运注定要与帝王皇家一起尘封于历史的书页。然而,宫灯企业自身的文化传播和政府部门的推广,让看似已走出我们视野的宫灯,在现代化的节奏里,又萌发出新鲜的雏芽,正待开花结果。
走近老百姓的宫灯将更具盎然的生命力。除了走进家庭装修、饭店酒店装饰之外,北京宫灯作为皇城文化的代表,可以为我们更多地运用,可以通过装置艺术、宫灯展览等方式挖掘出它更多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2008年国庆节,一个高9.9米,对角直径10.6米,重30吨的巨型六方宫灯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个巨型宫灯采用传统圆雕手法,在灯架上镂空雕刻了66条祥龙。灯柱的龙头气宇轩昂、惟妙惟肖;灯壁是工笔重彩牡丹、落墨山水长城,非常具有中国韵味;以手工编制的中国结做灯穗,长长的流苏,分外风情,鲜花摆成祥云簇拥着宫灯,令其更加雍容华美、富丽堂皇。
华美的宫灯陪衬着肃穆的天安门,令首都的形象更加尊贵,为国庆的节日氛围添加了祥和与喜庆。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在拍照留影的同时,对宫灯的兴趣也变得愈发浓厚。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自己的文化和美,宫灯无疑是一个耀眼的中国符号。当长安街上,一盏盏精致华贵、独具韵味的宫灯点亮时,北京城将更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