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手工》策划:最美的中国颁奖典礼
2009-12-01中华手工编辑部
策划·执行/中华手工编辑部 统筹/宋云华
一场艺术盛宴
一次工艺巡礼
一部文明的传承史歌
2009年7月底,中华手工杂志社、欧中文化艺术促进会联合推出建国60周年“最美的中国”工艺精品征集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报名作品1300余件,作品涵盖各类材质、工艺,蔚为大观。
经过专家组初评,精选出近160件作品(详细报道见本刊十月号专题报道《最美的中国》)。这些作品是近60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中的经典之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对艺术之美的执著追求,传达着中国工艺的人文之美、艺术之魅。
这次征集活动设置了5类奖项。通过一个月的复评、终评,以及广大读者的投票,19件(系列)作品获得本次活动的奖项。
获奖名单:
(注:排名按照拼音顺序)
◎最具典藏价值奖:
《君子之风》 (品类:青花瓷,作者:黄卖九)
《龙之魂》 (品类:漆线雕,作者:蔡水况)
《梅花瓶》 (品类:雕漆,作者:文乾刚)
《如意樽》 (品类:景泰蓝,作者:钱美华)
《铁映十八式紫砂》(品类:紫砂,作者:李铁映)
◎最美工艺奖:
《八仙竹丝花篮》 (品类:竹编,作者:何福礼)
《齐白石的眼神》 (品类:苏绣,作者:任嘒闲)
《唐太宗》 (品类:内壶画,作者:王习三)
《喜满堂》 (品类:木雕,作者:冯文土)
《携手共荣》 (品类:白瓷,作者:陈仁海)
◎时代风尚奖:
《缤纷派对》 (品类:陶瓷,出品:法蓝瓷)
《天鹅兰花灯》系列 (品类:瓷艺灯,出品:调光大师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盛世牡丹》 (品类:琉璃,出品:宁波千玉水晶工艺发展有限公司)
◎创新工艺奖: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品类:剪纸,作者:林载华、张拔、潘保琦、邓本圻)
《记忆中的小巷》 (品类:苏绣,作者:傅健)
《天悲》 (品类:烙画,作者:李峰)
《西递村印象》 (品类:版画,作者:应天齐)
◎最佳人气奖:
《春江水暖鸭先知》 (品类:夏布绣,出品:江西恩达夏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辞旧迎新》 (品类:玉雕,作者:于雪涛)
经典的背后
《韩非子·处储说左上》里有个小故事,齐王问:“什么最难画啊?”画家答:“狗和马。”“那什么最容易画呢?”“鬼魅。”因为人们处处可见狗和马,要画得让每个人都觉得很像,很难。而鬼魅谁也没见过,画成什么样都没关系。岁月千年,从着意画面,到关心画面美感与特质,历代画家积累着、进步着,经典之作流传至今,譬如《五牛图》,极富表现力的线条勾勒出了五头牛的形神动态,迄今难有超越之作。
艺术不朽。经典的音乐、雕塑、画作、文学作品……从远古到现代,经受过时间的淘选,值得被一代又一代人品读。人的生命也在经典艺术的传承中得到了延续。
但经典从来都不是冰冷的。《五牛图》中那每一双都望着你的牛眼里,何曾不是藏着创作者韩滉的心思,那或温顺、或桀骜、或忠良的眼神,又印记着韩滉怎样的人生故事?经典之所以值得经年品读,从来都是多维度的。
在这次“最美的中国”评选中,工作组的每一个人都深为感触。精美的制作工艺、曲折的创作经历震撼着我们,但更打动人的是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人文。创作者们做的是经典作品,表达的是人生精粹。
关注经典的背后,关注的是中国艺术创作者的人生,关注的是中国工艺行业的未来发展。多维的层面需要多维的视角,如果你曾经热切地赞美过那些精美的作品,请再近一步。
就在本次“最美的中国”评选活动已经结束的时候,要求参加评选的邮件仍然不断从全国各地发来。其中一份来自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用工整的笔迹讲述着拳拳心愿。她是一名刺绣师,已经50多岁了,因为喜欢刺绣就坚持做了几十年。看到“最美的中国”评选公告时,她心情激动地跑去当地邮局,想把那幅花了一年时间创作的绣品寄到编辑部,可邮局工作人员说,作品太长了,有1.8米,没法帮她邮递出来。她说,如果寄来的图片能被选中,她将亲自送作品过来。
语言朴拙,作品也朴拙。从专家的角度看,她的作品还称不上经典。可是,展读这封信时,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炽热真情,看到又一个普通人对艺术之美的不懈追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背后的经典。在网络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她或许落伍了,或许因为落伍而丧失了某些荣誉和机会,但又有什么关系,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艺术本身,创作着生活的美好,比什么都真实。
经典的背后,是人类纯粹而真实的生命故事。
背后的经典,每个人都可以演绎。只要我们还有一颗尚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