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心理健康教育之点滴

2009-12-01刘占舫

天津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心理

刘占舫

基础教育领域推行新课改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情绪心理问题等多加关注,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学校虽然有“心理咨询室”或类似机构,但缺乏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有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根本就不开门,有的虽开门,但心理咨询师却是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政工干部来充当的,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认识,采取的教育对策通常是“两手抓”,即一边是管、卡、压,另一边是哄、说、劝,所谓“恩威并施”,但往往收效甚微。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导向式”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以“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能为教师指明教育的方向,又能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应用效果显著。

一、行为习惯问题:导之以行弃恶习

行为习惯就是习以为常、“自动化”了的动作体系,其生理机制依据巴甫洛夫动力定型说,是由于多次强化而在大脑皮层稳固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因此,坏习惯一经形成,便很难改正。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学生都存有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马马虎虎,有的学生课上随便说笑打闹,有的学生衣冠不整、懒惰成性,更有甚者,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具有的共性是:管不住自己,学业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要解决行为习惯问题,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和理性说教很难奏效,还必须采取心理疗法进行个案处理。教师应找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具体的“失误点”和学生的“失足点”,然后导之以行,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学会应对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及时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指导。如,在矫正学生吸烟的不良习惯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查找吸烟行为的“起点”,帮助学生认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其次,当学生认识到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又感到无助、苦于无法时,我们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拨”,告诉他们吸烟的生理机制是动力定型,当动力定型得到维持时,人就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根据消退抑制的原理,如果这种动力定型得不到强化,那么条件反射的作用就会逐渐消退。最后,可应用“厌恶”法指导学生戒烟,即初期可买一些最“次”的烟,吸一口很难受,就马上掐掉;当再想吸烟时,就继续吸上次被掐掉的半支烟,使吸烟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再加上自觉性、坚持性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戒烟便会大功告成。笔者应用“厌恶”法已指导多位高中生成功戒掉了吸烟的不良习惯。

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者要特别有耐心,因为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如果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轻则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而丧失信心,重则使学生破罐破摔、恼羞成怒,与教师对立,酿成诸多事端。因此,对行为习惯问题的矫治,我们必须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倦怠心理问题:晓之以理治厌学

学生厌学的心理根源是倦怠感的产生。“厌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爱学习,不专心听讲,不完成作业,一提学习就“头疼”。他们的精力都用在课余文体活动等方面,有的爱好体育运动,有的属于“追星族”,有的过早地“谈情说爱”,有的迷恋青春文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因基础薄弱,知识遗漏太多;有的学生因学习能力差,不适应一般的教学进度和方法,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有的学生因为在学习上曾受到过严重挫折,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还有的学生是由懒惰所致,而这种懒惰一般是家长溺爱所造成的。心病要用心药医,对厌学这种“心病”,我们要下一番诊断的工夫,把准脉象,摸清病情,对症下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管是哪类厌学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此,我们首先可以采用“晓之以理”的方法着力解决其共性问题,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该“补”的“补”,该“泻”的“泻”。笔者运用此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班上的9名厌学者(三届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最终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三、心理障碍问题:动之以情除障碍

个别学生存有典型的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攻击、自闭、自恋、退缩、忧郁、躁动、疑心生妄、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病态心理特征。此类学生的行为一反常态,思维方式不符合寻常逻辑,令人费解;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往往与遗传、环境、教育及经历、遭遇有关。此类学生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都不占“问题学生”的多数,但较之其他“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生”的教育难度更大,因为他们往往并不知晓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时反而认为是别人“不正常”。因此,对这类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关爱。笔者在任班主任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生。她刚来我班时爱说爱笑,一切都很正常。但几个月后,其表现与先前相比判若两人,满脸怒气代替了满面春风,污言秽语代替了欢声笑语,呆若木鸡代替了活泼好动,疑神疑鬼代替了真诚信任。别人窃窃私语,她认为是在说她的坏话;别人笑,她认为是对她的耻笑;别人看她一眼,她认为是在骂她。究其原因,是由于她在英语课堂上回答错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引起哄堂大笑,同时受到教师的批评所致。了解情况后,笔者认为她是由于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多疑症,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于是,在提前做好全班学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全体师生合作,对她进行了一次用爱心温暖、感化其心灵的心理救助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找回了自我,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注意分散问题:持之以恒炼注意

一些学生还存在注意分散的心理问题。注意是人脑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就是使感官朝向某一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事物,集中则是将全部心思倾注于当前的认知对象。而注意分散的学生往往做不到指向和集中。他们很难端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即使偶尔能使感官指向某一事物,也很难做到专注,注意时间非常短。由于不能集中注意于当前的学习任务,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就不能作出清晰的反映,更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也就难以留下准确鲜明的记忆。因此,此类学生成绩一般较差。如何矫正此类学生的注意问题呢?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依然是: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晓之以理,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注意的基本知识,使其懂得注意对学习、生活等的重要意义。导之以行,就是对学生的注意行为给予规范和指导,具体做法是:1.学习或活动之前,首先背诵注意的概念,然后考虑怎样“指向”和“集中”,为学习或活动提供知识背景。2.“听—说”训练,让学生先听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然后复述一遍。3.“读—忆”训练,让学生读一段材料(材料长短难易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回忆所读内容。4.“看—做”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先看清、看懂并记住操作题型、要求等,然后操作,如拼图训练、给数字排序训练等。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教育性原则。任何训练或措施都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丝毫的负面影响。2.循序渐进原则。训练的时间由短到长,训练的内容由易到难。3.鼓励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提出表扬、鼓励。4.持之以恒原则。训练过程不能浅尝辄止,要有耐心,同时教育学生自己要有信心,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和毅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心理医生。“问题导向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学生把好脉,理清“情结”,这样才能辨证施治,解决问题。而“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等多副良药的综合运用,往往可以”医治“学生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