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生正确爱情观的培养
2009-12-01武克营白旭军
武克营 白旭军
在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和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现实形势迫使我们作出的抉择。因为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爱情事件”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有的学生因为“遭遇爱情”而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学生因“感情纠纷”而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除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思想认识尚待成熟等原因外,未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则是主要原因。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爱情观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中生“谈恋爱”(更科学的说法是“思慕心理萌动”)的态度是复杂而暧昧的,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这时候“谈恋爱”可称得上是“早恋”,必须加以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高中生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男女学生相悦相恋也很自然,加之受传统的“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观念的影响,于是对学生“谈恋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总的来说,对于高中生“谈恋爱”问题,大部分教师是羞于启齿、讳莫如深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初中及初中以前学段学生“谈恋爱”确属“早恋”,教师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是正确的,但是对高中生来说,“打压”的态度和做法就显得生硬而不切实际了。这是因为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在生理上,各项发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性意识已充分觉醒,在精神和情感上有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欲求。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获得了全面而充足的物质营养,因此身体的生长发育明显地加快了;同时,由于影视传媒、文学作品中爱情内容的宣传暗示,使学生心中有了较为强烈的爱情意识。现在的高中生一般是十六七岁至十八九岁,在我国《新婚姻法》颁布前,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甚至已经在谈婚论嫁了,所以,如今高中生有了爱情意识和爱情欲望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尚未发展成熟,他们血气方刚,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污染和影响,就会使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爱情”是最容易使人感到迷茫的重要人生事件之一,高中生易冲动,他们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就会在遇到“爱情”及与之相关的事件时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比如,有的学生因“追求异性”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为了与他人争夺“爱”的对象而对他人动武,进行所谓的“生死决斗”,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给当事双方及其家长造成巨大的伤害,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学生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会处理与“爱情”相关的事件。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为学生有爱情欲望是“非分之想”的认识是错误的,而对学生中出现的“爱情事件”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行为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潜在危害的。因此,学校应该把爱情观教育列入日程,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二、爱情观教育中应澄清的问题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我们需要对几个问题加以正确的界定,澄清与之相关的错误认识。一是爱情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爱情观教育应划入什么范畴,是德育范畴、行为教育范畴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三是爱情观教育应该怎样进行。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坚决制止学生“谈恋爱”,不是使他们认为爱情是难以启齿的事,也不是教学生怎样“谈恋爱”,而是使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人生的关系,学习如何对待“爱情事件”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爱情观教育,教师就要对爱情观教育的内涵和范围归属加以正确的界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爱情,与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又与其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还与其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有关。爱情态度和行为是受人身上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为此,我们在界定爱情观教育的范畴时,绝不能把它简单地归入德育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教育,因为这样会导致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应该采取综合的视角来界定它的范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使他们对爱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感。
三、爱情观教育的方法探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绝不能采取形式化、课程化的做法,那样做对学生无益;也不能羞羞答答,还不能大张旗鼓,而应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以使学生对爱情逐渐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方法,现就教于大家。
第一,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爱情题材文学作品,以圣洁的爱情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灵。美好的爱情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人们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故事中人物的美德所打动。学生阅读这类文学作品,其心灵与思想必定会受到感动和感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如《简·爱》、《第二次握手》、《人生》等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圣洁的爱情”,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第二,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名人情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学业、人生之间的关系。在名人写给其恋人的情书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除了表达对恋人的真挚情感之外,还表现出了对对方的无限尊重和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些名人情书可以作为良好的爱情观教育资料,通过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领会名人的思想内涵,为正确理解和处理“爱情”事件打下基础。
第三,观看经典爱情影片,体会感人爱情,让学生理解爱情中的矛盾。个别学生之所以因为“爱情”问题而与他人发生激烈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内涵,更不会正确处理其中的矛盾。为此,可以让学生观看《魂断蓝桥》、《生死恋》、《姊妹坡》等经典爱情影片,思考如何处理爱情中的矛盾,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四,教师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爱情。较学生而言,教师在爱情方面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思想、价值观、审美观上与学生较为接近,容易与学生沟通并产生共鸣。教师讲述自己的爱情观,讲述自己对爱情与友情、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生之间矛盾的处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对高中生来说,异性思慕心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从个体成长的规律来看,正确爱情观的树立会对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