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学生的思慕心理

2009-12-01刘党桦

天津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静异性心理

刘党桦

阅读提示:对于初中以上学段的学生,出现异性同学之间彼此“思慕”或进行课内外交往的现象,实属正常。教师大可不必“谈虎色变”,过分紧张。从主客观因素来看,无论是学生身心发育过程的提前,还是大众传媒的诸多影响,都可能造成学生生活中“爱情事件”的发生。教师面对学生的“思慕”心理或“爱情初体验”时,应抱有积极理性的观念和态度,切不可一味“打压”,“自乱阵脚”。本期“班主任”栏目,几位作者批判性地论述了教师对学生“爱情事件”的处理和对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心理学上把进入青春期之后,情窦初开的男孩女孩由相互疏远到彼此好奇、相互吸引,进而彼此接近的现象,称为异性“思慕”或“爱慕”。其实,异性思慕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其心理发展正常的表现。然而,有些学生将这种初期的异性思慕与吸引误认为是“爱情”,以至于过早地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更有些教师和家长错误地将异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看成是“早恋”,把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心理看成是“垃圾心态”,进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既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也疏远了师生、亲子关系,造成了师生、亲子之间的隔阂。

那么,到底应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的思慕心理和行为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案例和尝试的做法予以叙述,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大惊小怪”要不得

[故事]初夏的一天,我从校报编辑室出来,走在半路上被班里的几个女生拦住了。她们红着脸支支吾吾了半天,一个胆子大点儿的女生才羞涩地说:“老师,季磊耍流氓!”我闻言不禁大吃一惊,轻拍这个女生的肩膀,鼓励她说下去。她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他问朱莲有没有穿文胸!”(朱莲是来找我的女生中的一个)那一刹那,我的头简直要炸开了——这些孩子每天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镇定了一下,我转念一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我一边安慰几个女生,一边说:“没什么,你们只当没听见就是了。”事情过后,我把季磊叫到身边,一开始我什么也没说,他以为我很生气,其实我是在思考这次对话应该如何开场。也许是无声胜有声吧,季磊主动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那个女生先问他有无“梦遗”(又是一个“晴天霹雳”!),他随后才“侮辱”了那个女生。我小声问他:“那你到底有没有呢?”起先,他不好意思说,因为他压根儿没想到我采取了这样“轻描淡写”的态度。见他羞红了脸,我笑着说:“还记不记得你们在初一生理卫生课上学过,到了中学后,青少年的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性意识萌动,性发育加速。比如,男孩长出了胡须,喉结变大,开始变声,现在又有了梦遗,这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了。恭喜你啊!”他由衷地笑了,看起来放松了不少。我接着说:“老师知道你问女生问题也是出于对她们的关心,但是你想过没有,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也比较含蓄,这种直接的询问会使双方都处于尴尬的境地,你觉得呢?”“谢谢老师!我懂了。您真好!”季磊笑着走出了办公室,随后找那个女生赔礼道歉去了。

[反思]如果当时我把季磊叫来大声训斥一番,夸大其词地说他的思想有多恶劣、多无聊,这对其健康成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将是巨大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教师一看到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或与异性进行交往,便表现得心神不宁、“大惊小怪”。他们查找异性学生交往中的蛛丝马迹,甚至强行查看学生的手机通话记录、偷听异性学生之间的对话、课下跟踪学生等。即使这样,教师和家长还是不放心。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空间非常狭小,常常感到内心孤独、寂寞,因此,适当的异性交往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我们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的言行、给学生的正常反应贴上不恰当的行为标签,而应该庆幸学生没有封闭自己。

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要不得

[故事]一天,我的同事陶老师拿来一张纸条给我看,上面写着:“你好!希望下次见到你的时候,你正戴着我送给你的手套!小孟留。”收纸条的是邻班的一个男生,写纸条的竟是我班最文静最胆小的女生。开始我没把这当回事儿,心想:无非是同学之间送个小礼物罢了,相互关心也属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可后来,这个女生见我既没有通知家长,也没有找她谈话,便以为我对此事不反对。结果可好,他们俩你送我一副手套,我送你一个玩具,就这样“礼尚往来”起来。不出一个月,好几位任课教师向我反映:这个女生上课不是“入神”而是“走神”,成绩也直线下滑,这还不算,其他学生也大有效仿之势。后来,我把这两个学生找来谈话,讲清利害关系:“你们之间相互有好感,这本来没什么,但如果无节制地发展下去,那就会影响学习;你们之间应该相互勉励,相约两年后在重点大学相见。”一个月后他们渐渐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反思]面对异性学生间出现的“异常交往”现象,教师虽不可大惊小怪,但也不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便是“最胆小最文静”的学生,他们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也会做出“惊人”的举动。如果任其发展,教师需要花数倍于初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不良后果。

三、“一本正经”的冷面孔要不得

[故事]我任教的文科班里有个性格文静、学习刻苦的女生。从不喜欢与别人有过多接触的她,有一段时间经常和同班一个男生到麦当劳餐厅或小花园玩,而且平时说话也明显多了起来。没过几天,有人拿给我一张照片——是那两个学生在市内某公园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情意浓浓”几个字(我看出是那个女生的笔迹)。后来我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他们日常交往的大致情况,然后把他们分别叫来谈话。开始我闭口不谈他们一起出游的事,而是让他们分别列举自己在游玩过程中都带了哪些东西,又买了哪些东西。由此我得知,他们打车往返,租了相机,买了风筝、零食、饮料,然后冲洗了胶卷……短短几个小时里,他们共花了两百多元。当女孩和我交谈时,她哭着对我说:“老师,其实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大家说好一起去放松放松,结果其他人都没去,只有我们两个人去了。”她试图掩饰着,可她的眼睛告诉我,她在说谎……

针对这件事,我本想与这两个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家校相互配合,一起来处理。后来我认真分析了这个男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他潇洒、活泼、人缘好,可是上课爱开小差,从不带笔,桌上乱成一团,经常忘记带教科书等),在处理这件事时,我巧妙地利用男生的这种性格特点,让他们俩成为同桌。没过多久,女生就充分认识到了对方的缺点,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跑来找我,委屈地说:“老师,我求您一件事!”我问:“什么事这么严重?”“您帮我调座位吧!我再也受不了他啦!”她愤愤地说。“你看你,开始你只看见人家的优点,连他上课不带笔都被你视为有个性、‘酷!可没过几天,你又觉得他一无是处、惹人讨厌了……”我笑着说。“谁知道他这样啊?刘老师,我告诉你吧,他上课时喜欢唱歌、闲聊,害得我上课时总不能集中精力。”

就这样,这段朦胧的“恋情”还没正式开始就宣告结束了。女生的学习没有受到影响,男生也避免了成绩下滑。后来他们双双考入了大学。

[反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总有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向往与思慕。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很肤浅的情感萌动状态,并不构成深厚的情爱关系,也不一定就是学生的“早恋”行为。我运用这个“小伎俩”再加上适当的引导,终于让那个文静的女生“静”下心来了。如果采用一本正经的谈话方法,并要求他们立即分开,则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生性本能觉醒之时,就让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教师和家长多关注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和行为状况,保护他们的思慕心理,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们不仅能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期”,而且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踏实而精彩!

(注: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文静异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心理感受
呵护
An analy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Horton Hears a Who
Lexic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父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