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2009-11-30张丽莎

企业导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成本控制体系

张丽莎

【摘要】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的循环经济,必须以生态学为依据,才能动性地贯彻和推行循环经济,更加系统,有效的构筑循环型社会,推动人类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成本控制;体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方式,是促进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它与传统经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这种经济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依据,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一种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循环经济下,把环境成本负荷和环境利用效果这两个新的环境成本指标纳入到传统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中,构建一种新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使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同时保证循环经济的“两低一高”,使企业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以实现对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全面评价,促使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的理想目标。

一、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

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理论的核心就是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是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为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在“压力—状态—反应”的行为模式中,人类为预防和避免事后的环境损害,往往在经济活动之初就采取预防措施,这种事前的预防成本与事后的治理成本共同构成了环境保护成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要更加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环境成本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在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也就是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抓住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也就是抓住了对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使企业通过成本控制获得竞争优势。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对象的控制

传统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1)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支出;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直接生产人员及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一些货币支出。(2)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除了传统成本控制对象,还增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环境资源所发生的成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环境资源所发生的成本主要是由环境使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构成。环境资源成本是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用于生产、消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理,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三、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传统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以为:

(1)原材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物件。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

(2)工资费用控制。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开支范围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

(4)期间费用控制。期间费用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上这些成本费用都是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

在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成本费用中,除了对以上四个成本费用的控制外,还加入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环境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环境成本控制受环境资产的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的损失、环境资源的保护等因素有关。环境成本控制是在综合考虑企业整个循环生产工艺流程中,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并提出各种可行性方案,然后通过对各个方案价值的评估选出最佳方案,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加强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可以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为企业积累社会资本。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要大于传统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传统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是对环境成本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立足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产品设计、材料加工、仓储、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并实施分析、控制。提高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的重视,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四、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在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中,把环境成本负荷和环境利用效果这两个指标纳入进来。环境成本负荷指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而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使企业对环境治理而造成的成本总和。其基本公式:

环境成本负荷总额=按实物量计算的环境成本负荷×环境评价因子

环境利用效果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而对周围环境的利用和开发,使周围环境得到不同保护的程度。其基本公式:

环境利用效果=环境资源的利用总额÷环境资源总额

按照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转的过程来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可运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来降低环境成本负荷指标,提高环境利用效果指标。

1.历史环境成本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企业所具有的历史治理环境成本数据来推测环境成本发生的规律,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外部治理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成本数据资料,并对各项成本及其性态有着一定的经验认识。在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处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找出治理环境成本发生的规律,避免再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企业对治理环境产生的成本,即通过减少环境成本负荷,最终达到降低环境成本负荷指标的目的。

2.循环过程分析法。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在循环经济下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利用效果进行全过程分析,确定企业对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利用程度,来达到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利用程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作用的目的。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总额,才能提高环境利用效果。当环境利用效果指标增高时,说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利用程度和保护程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降低,环境效益得到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利用程度和保护程度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增加,环境效益减少。

参考文献

[1]肖序.《环境成本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王守安.《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解释》.《当代经济研究》,2005(6)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成本控制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