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09-11-30陈昆丁婧
陈 昆 丁 婧
【摘要】 金融危机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影响可谓有喜有忧,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措施,扩大外资规模,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金融危机;吸引外资;影响;对策
一、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分析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3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其中,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32.5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2.54%;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2.6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0.12%。
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419家,同比下降28.3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0.09亿美元,同比下降17.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5.4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6.1%;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2.6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32%。
6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29家,同比下降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61亿美元,同比下降6.76%。继6月出现降幅明显放缓的回暖迹象后,7月我国利用外资金额再次跌至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8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4.99亿美元,同比增长7%。
从2008年到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受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外商投资新设企业数持续减少,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也由正变为负,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增幅较小。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因素
1.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优势更加明显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大多面临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困境,由此产生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得跨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相比较而言,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虽然也承受了压力,但经济基本面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发生较大改变。稳定的经济基本面、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等环境因素为很多跨国投资者提供了缓冲的空间。
2008年,全球经济低迷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销量下滑10.8%、全财政年度亏损309亿美元,但其在中国大陆销量却取得了6.1%的同比增长。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在中国地区的业务以及重要项目仍会按原计划进行。在全球业务萎靡不振时,中国市场销售业绩成为不少跨国公司2008年报中的亮点,西门子、百事可乐、ABB集团等一批跨国公司均表示将加大在华投资。200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以及美国商会对全球多家跨国公司的一些相关调研显示,80%的跨国公司选择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国,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列为全球投资的第一选择。
2.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将成为引资的新增长点
外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现代服务业发达的跨国公司必然会加快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我国承接外包业务和扩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美国为例,许多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得不压缩开支,大量裁员,银行业务仍需开展,所以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成为必然选择,这会让他们大幅度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出去,不仅带动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且为我国引进服务业的高端人才提供了机遇。
3.原材料价格回落缓解了投资企业的成本压力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供应不足一直是影响外商在华投资的不利因素,由于此次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国际需求明显减弱,促使近年来已经脱离了需求轨道的国际原材料价格走上了回归之路,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国际油价从2008年7月的每桶147美元,经历了巨幅震荡,短短半年时间就跌到了40美元左右,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和跌幅。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有效降低了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外商来华投资的顾虑。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
1.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对外投资动力受阻
为了减少和控制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危害,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措施---注资、降息、减税接二连三出台,但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不太乐观,特别是同我国经贸投资关系比较密切的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远高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其经济增长前景十分暗淡。
世界银行2009年3月的报告中预测,09年全球经济将萎缩1.7%,2010年全球经济有所恢复,增长率为2.3%,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2.7%和-5.3%。而在6月的最新报告中,世行则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预测下调至-2.9%和2%,并同步调低欧美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09年经济预测:美国09年GDP可能萎缩3%,欧元区增长率则由-2.7%调整为-4.5%,日本09年GDP预测也由-5.3%修正-6.8%。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从而制约由需求带动的外资增长。
2.金融体系惜贷造成企业投资下降
目前,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的减速,各国银行在审批贷款时都变得格外谨慎。救市目标是使资本得以向消费者和企业重新流动。商业银行一方面由于可贷资金下降,不得不收缩贷款,另一方面出于谨慎而不愿继续扩张信贷,致使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提供经济运行所需要的信贷。信贷紧缩正在影响许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抬高实体经济的投资成本,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都将随之下降。
3.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遭受重创
美国股市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由于美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主要发达国家受美国金融业崩溃的影响,股市财富将大幅缩水,形成的投资资源将大幅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国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可能制约我国吸引外资的进一步增长。
综合比较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在吸收外资上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尽管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经济的新政策出台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决定了我国吸收外资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扩大外资规模的途径
金融危机对世界流动性的影响的确加大了我国吸收外资的难度,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自我审视、理清思路、积极调整、加快发展的机遇。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加快调整,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利用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建立高效政府管理机制
外资企在业一国投资,真正看重的其实是政府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以及政府效率。在“金融危机”这个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应该在重点引资行业内,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真正做到转变职能、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解除外商的后顾之忧。还应针对上述行业建立政府网站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以利于高新技术行业和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企业沟通等问题逐步实现网上解决,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便利。
(二)进一步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大幅改善,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能源、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为投资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在改善引资硬环境的同时,还应加大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涉外律师、信息咨询、外商投诉、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报关公司等一批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中介服务体系。另外,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规模裁员也使我国有机会引进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缩短与先进国家在相关产业的差距,从整体上为我国招商引资提供有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三)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外资的投向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而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又会影响对外资的使用效率。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结构存在失衡的现象,即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上投入比重过大,且产业层次不高,第一、第三产业投入不足。金融危机下外部需求萎缩有助于淘汰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低附加值产业,我国应该利用这一时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吸引优质外资,并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转变外商投资方向,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
(四)拓宽我国外资来源
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是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其投资额约占我国外资总量的80%,香港地区对内地投资额始终居于首位,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力度明显不足,这说明我国的外资来源过度集中,进而导致我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少数国家及地区。从历史经验看,外资来源集中在一个区域和某些国家、地区,将会加大本国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我国应该进一步拓宽欧洲和北美、南美的引资渠道,加大针对这些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促使我国外资来源分布更加均衡,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峰.我国外资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5)
[2]王瑞智.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北金融.2008(12)
[3]田泽,武博.我国外资引进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环球视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