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该遗忘的精神——狷介

2009-11-30袁永军

档案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耶鲁师资学科

袁永军

在展开这个题目之前,我先引用《青年文摘》2009年5月下第10期蓝版一篇小短文《大学是什么》,作者张巨成。

全文如下:“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后,蔡元培又多次强调这一观点。他在《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中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对全体师生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抗战胜利后,他又在《校友通讯》中写道:‘他日校友重返故园时,勿徒注视大树又高几许,大楼又添几座,应致其仰慕于吾校大师又添几人,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吾清华最应致力者也。”

再简引《耶鲁的狷介》一文中关于耶鲁精神的一点记录:“20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的学生一律不准得到奖学金的资助。当时美国诸多名校全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独耶鲁坚守学术独立的一贯作风,仍继续以申请者的成绩为考虑奖学金的唯一原则,完全漠视政府的规定。结果,耶鲁因此失去了来自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其信念依然不变。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温亦曾因捐款人对耶鲁所设课程及其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2000万美元的捐赠。”“在耶鲁学习和工作,你往往会觉得这里的某些方面古风犹存,上述那些也许会被人视为固执得近乎迂腐的做法,岂不就是孔子坚守的‘固穷,孟子所谓君子‘难罔以非其道吗?其实,在美国这块开发不过三百年的新世界里,你有时反而会看到很多被保存得完好的旧事旧物,会偶尔感受到生活在过去某个时代的经验,这里基本上是一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没有那种朝令夕改的现象,既有人追逐新潮,也有人甘于守旧,谁也不会无故干涉你的事情,因为尊重自由和独立的价值已经铁定了,传统的东西才得以日新而不失其旧韵。不仅耶鲁校园的建筑面貌如此,它的校风和学风也是如此,可叹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却因百年来的苍黄反复而耗竭了自己古老的脉气,致使社会过分追求新的热潮浮躁得像老顽童一样滑稽,传统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扬,甚至连幸存下来的旧事物也被时髦地包装起来……”

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大学系科设置该怎样进行师资建设:二、学科内容设置该怎么设置:三、学科之精神该如何培养。

师资建设:从《大学是什么》一文可以得到启发,系科建设,师资先行,若无足够之师资或能力尚有不逮,不妨权不扩大规模。大肆宣扬,以招生之数目来彰显学科之实力,或竭力为学生就业谋,非大学之应所为,叹此情却已成风,若将心力致力于提高已之学术水准,或筹措薪资聘学问之高深者提升学科竞争力,苦修内功,甘于枯灯伴影,可能若干年后,该系科之发展要比日复一日以外事宣扬来得实在,学科之影响力亦会提升一档次,当前以宣传造影响力之破弊思想对高校之误导深矣!

学科内容设置:前若干年档案界曾流行改“信息管理学”之热潮,而事实上有不少高校确已行之,学科内容之设置若风中弱柳,随风而动,不知该学科何以而建。一学科故有一学科研究之内容,何以旁涉而他?档案学学科风格之漂浮可见一斑,从中亦彰显该学科之不成熟或深而言之曰不自信。档案学人心态之不安定亦表露无遗。这里为坚守者赞!学科之坚守非不求新内容之加入,而是在坚持学科传统骨骼之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入与学科相关之最新动态研究,承往而启新。此亦大学所肩之职。然,启新,非改而涉他,此学科之骨骼之所系,动之者须慎而行之。

学科精神:一学科有一学科之风格,一学科亦有一学科之精神,若不同学科之学子其言谈风格思维方式自有不同,其因即学科思维养成之果。学科思维培养为学科养成之基,自然而塑成,然学科精神之培养却非一日之功,亦非从其学科出即具该学科之精神。学科精神之培养与校风、系风、师风贴为一体,乃综合素养之养成。校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之,系风为要因,系风之养成则为学长对该系科之态度、对学科之感情、对学科前景之观念、对系科内学弟学妹之关照及毕业后同级乃至同门之联系关照,等等,届届传下,经久而为习。因此系风对学科精神之养成为要因,往往涉及学科之感情与师生之关系。主因即师长之人格风范,德高望重、涵养儒雅,抑或风趣幽默、学贯中西种种之态学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日后之人生道路上亦会以之为榜样或处处模仿之。若师长形容猥琐或敷衍学科抑或本身之资历能力并不能胜任学科之教学,学生亦会心生厌恶,长此以往,恶俗之学风亦会形成,学生出道后亦不愿提起出自该门,甚至鄙恶该门,学科之精神亦无从提起。

以清心寡欲之心专注于学科自身之建设,收心敛性,致力于传道授业,以自身之人格影响学子之精神,力达于学科精神之创建,此或为学科之正途。浮躁之风、张扬之气或应少之。狷介之心,或应有之……

回归主题,谈谈什么是狷介,以及大学为何应有狷介之精神,以及何以狷介?

狷介,源于《国语·晋语二》:“小心狷介,不敢行也。”取“拘谨小心”之意;《三国志·魏书·田畴传》:“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其间取“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之意。

无论“拘谨小心”还是“洁身自好”对当代大学精神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大学一个明显的弊端或者说趋势就是严重物质化,就业率成为衡量学科好坏的主要甚至唯一指标,系科设置和学科内容配置也跟着潮流走,社会要什么就设什么,可能用上哪些知识就教授什么知识。学科自身的科学体系被严重打破,甚至七零八落,分不清究竟是什么专业。师资配备上,一个专业教师可以代两到三门甚至是跨学科的专业课,教师成为万金油,拿起书本现学现教。在课程的教学上,敷衍了事现象越发明显,教案有三五年甚至有十多年没换的,更多地将精力用于学术论文的写作和职称评审,甚至第二职业上。

这些现象不得不说是社会压力所致,大学无法与社会脱节,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学生结束学习生涯与社会接轨的桥梁。社会对大学也有自身的要求,满足不了这个要求,适应不了这个要求,这所大学就是失败的。大学教师也一样,社会化竞争迫使教师要保饭碗,要获取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要在这个社会上获得自己的身份地位。这些都没错。我们在肯定这些的时候,还是要静下心来想想: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为何而设,大学究竟需要干什么,大学教师的真正职责在哪里。

现代大学源自欧洲中世纪,最早是宗教和行业协会,后来发展为专门的知识团体。在大学的一开始,除传授知识外,精神的培养就一直是大学的重要职责。早期的大学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湖北省咸宁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耶鲁师资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学农
“超学科”来啦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