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2:东方不亮西方亮

2009-11-30曹顺妮

党员文摘 2009年11期
关键词:技术设备化纤周总理

曹顺妮 王 刚

上世纪70年代,国家计划用汇约43亿美元的“四三方案”,引进的技术设备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而引进设备的来源国更是呈现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促成“四三方案”成形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竟是当时罕见的“的确良”裤子。

19亿市尺“的确良”

1972年1月初,41岁的曹经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在吉林省舒兰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此刻,千里之外的北京,正在酝酿着一个关于穿衣、吃饭的引进计划,身为翻译的他,即将参与其中。

北京京西宾馆内,全国计划会议正在召开。会议期间,国家计委的顾秀莲找到轻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陈锦华说,中央决定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让他代为起草一个报告。

1月22日,陈锦华草拟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以下称《报告》),由国务院业务组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署名上报。《报告》中多了一些数字,引起陈锦华的注意:“中国进口4套化纤生产设备以后,‘的确良的总产量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得到更好的供应。”

《报告》没有讲大道理,唯独对‘的确良讲了具体数字,这缘于一件事情: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行至长沙,毛泽东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假,让他们到处走走,买点东西,搞些调查。有一位工作人员回来后很高兴,毛泽东问起缘由,她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毛泽东对此很惊讶。

“九一三事件”(即“林彪叛逃事件”)后,毛主席同周总理谈起此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点?周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他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

于是,1972年2月5日,周总理对那份《报告》作了批示。两天后,毛主席圈阅的这份报告由外贸部办理。

轻工业部经过半年时间的国内外考察,拟花费2.7亿美元从日本、法国进口4套化纤设备,但具体的引进工作,需要当时唯一的技术引进公司——中国技术进口公司(后改名为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技”)来落实。

1972年10月,曹经纶从干校被紧急调回中技公司,“一回来就要马上参与和外商谈判,3个月时间,要把3年没碰过的英语拾回来”。

1952年,中技公司成立,毕业于贸易部干部学校的曹经纶被调到其下的苏联科工作。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一穷二白”的中国,只能向苏联求助。

1961年,中技安排曹经纶到北京外贸干训班进修俄语,“以便日后能独立担任俄语翻译工作”,结果,人数不足,俄语班没开成,曹经纶转而学习英语,成为中技的专职英语翻译。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中苏关系破裂。从1962年开始,中国被迫寻求西方国家的帮助。此后,英语取代了俄语,技术援助转变为商贸谈判。

从日本进口第一套维尼纶生产设备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禁运并未解除,只有特别急需的设备才能进口,而且主要是通过香港、日本等中转站,老鼠搬家似地进口或者以民间名义进口。

1962年11月,日本产业通商大臣高达之助率领由日本政治家、大企业家组成的访华团,与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签署了关于发展中日两国民间贸易的《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第二年,日本池田内阁批准向中国出口第一套设备——30万吨的维尼纶生产设备。因为这是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的第一套设备,合同条款没有先例可鉴。周总理亲自修改审定合同,使之成为国内第一份成套设备技术引进合同范本。

1963年,北京顺义开始筹建维尼纶厂。这一年,刘轸作为技术骨干,从丹东抽调到北京,支持维尼纶项目建设。

从西方国家进口设备,还存在一个新问题。以前苏联直接提供技术援助,资本主义国家却不会。进口成套设备是一项大工程,特别复杂,合同分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搞外贸的人一般不懂技术。所以,1964年,中央决定从各工业部门和大专院校抽调技术干部加入到中技公司,充实外贸队伍。刘轸和来自冶金部的谢汝键等200多人,被从一线技术部门调到中技,加入外贸谈判队伍。

但两年后,“文革”开始,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的贸易逐渐停滞。4年多时间,我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约3亿美元的技术设备引进合同。中技职工被下放到东北、河南等地劳动锻炼,公司解散。直到1972年,新一轮的对外贸易开始,中技公司才得以重新组建。

“四三方案”

《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通过后,轻工业部组织考察组到西欧、日本考察。“没想到,非常顺利,西方发达国家急于同中国做生意。”陈锦华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随后,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建议花2亿美元进口该设备;11月,国家计委又将建议进口6亿美元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上交国务院。

周总理看到接二连三的报告,感到很零碎,指示国务院业务组和国家计委把这些项目合并起来,准备更大的引进方案。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了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引进26个项目的方案——《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即“四三方案”,其中,用于解决吃、穿、用的化肥、化纤等项目,占全部投资的64%左右。

“四三方案”提出这么大的引进计划,是基于“我国对外关系迅速发展,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急于找产品市场,找资金出路”。“积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不仅有利于配合国际政治斗争,而且有利于加速国内经济建设。”报告中写道。

谈判突然如火如荼起来。“50年代都是经理出面谈判,业务员整理谈判记录,还要打印,上报外贸部审批。60年代,经理忙不过来就放权了,让处长来谈。70年代业务员谈,到了1978年,当时的口号是抢出一个现代化,业务员也谈不过来了。”曹经纶说。

历史资料显示,仅1978年签订的技术设备引进合同,总金额就高达63亿美元。

1982年,曹经纶去美国之前,终于能穿上“的确良”衣服了。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技术设备化纤周总理
中国(上海)国际灌溉与温室技术设备展览会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
浅析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周总理的标准餐
仪征化纤精细管理与技术创新并举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第十届中国哈尔滨(中俄)国际焊接与切割技术设备展览会即将于四月盛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