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选对了,就一切OK”
2009-11-28王晓勇
王晓勇
万佳利车队是《驾驶园》杂志的老朋友,在第7期杂志刊发后,王彦河经理打来电话。说看了第7期“购车经验谈”的文章“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后。他也想与广大车主谈谈购车的经验与体会。随后记者找到王经理。对他做了专访。王经理认为:“不选贵的。只选对的”。这种说法没错!但是从他的用车体会来看。他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贵。同一规格的国内厂家车辆,价格不会差很大。以1.5吨厢式轻卡为例,即便购车时多花5000—10000块钱,如果车子在随后的使用中能够性能稳定。不出故障。那就相当值了!即“只要选对了。就一切OK”。
据王经理介绍。万佳利车队的车辆都是厢式货车。用于给北京市内及周边超市运送日用品。运输公里数一般在200公里以内。这几年管理车队以来。他经手的车子多,对各个品牌的车都有了解。车队在去年奥运前夕更换掉原有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了所有的旧车,又购入32辆新车,这个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他一手操办的。
去年4月。为响应市政府号召。建立“绿色车队”,车队决定购入新车,用于更换车队所有黄标车。因以前车队黄标车用的都是北汽的1041。1061。这次车队原计划也是购买北京厂家产品。并且买一个品牌的,以便于管理和维护。但当时购车时间紧,按照北京市的要求。要赶上“绿色车队”申请。必须在2008年6月15日之前提交车队的所有资料。而购车基本要在5月中旬之前完成。经过咨询。王经理发现当时北京的轻卡厂家缺少绿标的厢式货车车型的公告,随后他就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厂家。后来选定江淮、东风。解放3个厂家。
王经理介绍。他购车有3个原则:一是要选大厂;二是要选口碑好的厂家;三是选择大厂的成熟产品。而一下子用了3个厂家的产品。根本不是他的本意。首先当时国车都是新产品,选成熟产品这一条就无法实现;其次,他原本选择东风,本想所有车辆都买东风的。但由于当时大家都在买绿标车。生产厂家供货紧张。一直快到他购车的最后期限了,东风的5.2米厢长和7.3米厢长车型还没到,所以最后4.2米厢长选择东风。而5.2米选择轻卡口碑比较好的江淮。7.3米大车还是选解放——些老司机。对解放品牌一直有信赖感。求稳的话首选解放。
从来没有什么捷径,要想买对车,买前自己要广泛考察
在具体选购之前,王经理考察了很长时间。后来3个厂家的车辆长期可靠的运行证明。王经理前期的考察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万佳利车队的运营范围是北京市及周边,属中短距离运输,而且主要是城区运行。王经理首先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比如刹车、转向。每一辆考察的车他都亲自试开过,亲自体会;其次是考察发动机。底盘的性能与结构。这方面王经理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判定方法。再次是配件与售后服务;相比这些,外观和价格倒是最后才考虑的。
考察的过程,王经理去了三个地方:
1汽配城、服务站考察配件
考察将来的售后及配件情况。有没有这些配件。尤其底盘的配件,好买不好买。跟哪些车可以通用。
王经理说:“现在买车。必须要考虑维修成本。如今各大厂家的车。保修期内。一年或者5万公里内,基本都不会出大问题,但是一过保修期。不少问题就来了。而且有的厂家配件垄断。难买还价高,所以买前必须仔细考察。”
2汽修站或汽修厂咨询一线修理师
“不要问当官的,要去和一线干活的修理师聊”,王经理这么强调说。“他们会给你某品牌或某款车最直接有效的信息。”
当时王经理考察一款车。修理师告诉他,这个车小毛病太多了。他就特别留意了。后来和一个前来修车的司机聊天,司机抱怨说。这个月来了20次了。恨不得天天来。这样的车。当然会被王经理排除在外了。
3货运站或长途休息站咨询货车司机
司机是长期和车打交道的群体。他们的建议往往反映了一款车长期的综合性能。所以买之前找到开这一类车的司机咨询是很有必要的。
购车“抠”价格,不如选个出手好时机
谈起购车时机。王经理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购置这些车辆,因为时机把握得好,后来算下来,给车队节省了20多万元。
万佳利车队领导层。根据当时各种信息判断。国家可能要出台政策,对环保排放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提前做好了应对预案。当北京市出台建立绿色车队。鼓励换置绿标车政策时。他们立即响应,成为第一批绿色车队。后来大家一窝蜂都来买绿标车。厂家生产紧张。产品开始涨价。有的涨了好几万。最少的也涨了1万多。因为前期有准备,也因为出手果断,万佳利车队节省了大笔的购车开支,省出来的钱够买好几台车了。
只要选对了,就一切OK
同时用3个厂家的车是被动的选择。但也不全是坏事,王经理因为和3个厂家、3个型号的车打交道,善于琢磨的他反而悟出来一些购车、用车。养车的“门道”。
记者问王经理,这些车用了一年了,感觉“值不值”?比较一下。哪家的车“买后悔了”?
他回答:“很值!”
王经理说,选择厂家的时候。因为前期考察充分,这3种型号的车子表现都不错。没有哪个买了后悔的。但是3个放在一起。还是能分出个高下:
东风——
东风是自己研发的欧车。有一些匹配不合理。比如说助力泵经常到冬天就响,我和修理行业朋友探讨。说它是“小马拉大车”。泵小。供应不上需求的动力。希望改进!
电喷系统这一块。只有去它的服务站才能修。出了故障检测,到电脑上匹配一下,就要150—200多块,太贵了!好像是什么电控双轨技术。希望厂家公开此方面维修技术,不要那么神秘,价格也别那么高。
配件方面,有些配件比较垄断。汽配城都没有。只有去服务站调货,服务站价格又偏高。老拖时间。给正常营运带来麻烦。服务站嘛,要真正在厂家和用户之间架起桥梁。这样这个品牌才会为用户所信赖。
大的故障也不是没有,迄今为止。个别车换过马达。发电机。
江淮——
以前没用过江淮的车。一开始我也没看好。但从司机的反馈来说。江淮车考虑了司机的驾驶感受,座位舒服。视野好。另外用朝柴发动机。技术成熟稳定。整车比较皮实,耐用。使用当中维修率很低。至今还没有在这个车上再投入。
解放——
多年的老品牌,大车技术过关、可靠。用着还不错。
针对这三种车的用车比较,王经理又特别强调了他一开始的理论——只要选对了。就一切OK。是啊。营运车辆。最重要的是车子别停下来。车子故障少。保证高出勤率才是最重要的。与之相比。购车时多花的那“万儿八千”实在不算什么。
另外王经理告诉记者。取消养路费以后。用户为了避免罚款。车子都愿意选“大标”的,以前“大吨小标”的车渐失意义。希望厂家在推出产品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政策的变化对车主造成的影响。
采访结束了。记者感叹买辆车。还真不是看看广告,选选型那么简单!像王经理这样管车。用车又懂车的管理者。在物流行业肯定不在少数。如果厂家能够经常搜集。听取他们的意见,必将对产品开发。市场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