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声音”
2009-11-27胡新华
胡新华
〔关键词〕倾听;对话;语文教学
新课标把对话理论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师生倾听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需要倾听
作家左拉曾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学会了“倾听”文本,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渗透自我的情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入境悟情,从而为有效对话作好必要的铺垫。
“倾听”文本,不是一般性接触文本,而是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学生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达到情与意的交融和言与思的汇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声音。
二、生生、师生之间对话需要倾听
1.生生之间对话需要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得到教师许可的少数发言者在表达自己对文本或某一话题的理解,其他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中来。发言者各自向教师传递自己的答案,但并不与其他同学“交流”。而沉默者只是扮演观众和听众的角色,也不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但都是自说自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关心别人在说什么,这自然就造成了课堂教学难以聚焦,不能使对话的内容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升,不能使书本知识“增值”。
课堂上,学生倾听既要适时适度地开启心扉,也要随时随地接纳对方;既可指出别人的不足,更要学会欣赏,品味别人的精彩与精妙,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2.师生之间对话需要倾听。由于教师在知识和管理上的权威,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授时总能很认真地倾听,有些学生甚至能认真地做课堂笔记,但是他们却只是在努力“记住”或“复制”教师所讲的知识,不敢、甚至根本没想到对教师所讲的一切进行独立的理解和判断,而是全部接收,缺乏自己的思考。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师生之间不可能展开真正平等的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处于尘封状态。积极的倾听会促进学生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重组、完善和扩展,让学生体验自身主动建构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学习产生自觉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不仅是学生倾听老师,更应该是教师倾听学生。能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老师,在对学生群体说话时,还能做到与一个个学生展开对话,并且能侧耳倾听学生尚未说出的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起伏的情感共振。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倾听内容包含的心情和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该追求的不仅是发言热闹的教室,更应该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如果我们宽容赏识每一个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学习一定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开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那时的课堂就成了倾听的天堂。
三、倾听是课堂对话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会倾听”放在首位:“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被放在了首位。因为个体从降临人世间开始,就通过听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了解他人。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听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很多信息的获得往往都依赖于听。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它始终伴随着整个语文阅读教学全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稿件编号:090827007 )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椒江二中,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318000,电邮:hxh7372@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