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观2009年的散文创作

2009-11-26甘以雯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海外版散文人生

甘以雯

2009年,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和自然灾难,而我们又纪念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在这种大气候、大背景下,许多散文作家记述下我们曾经的生命体验,描绘出我们曾经的情感波动,写作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

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

我以为,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应予人以生命的深层感动,予人以心魂的震撼。须心灵开阔、精神超拔、情思饱满、气韵生动。散文必须有“我”,有“我”的情感、“我”的体验,但这里的自我,不是缘于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小我,而是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深入到自我灵魂的深处,体现出作者灵魂的渴望和追求,进而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回顾2009年的散文创作,我觉得尤为可喜的是一批具有潜质的青年作家活跃于散文文坛——

塞壬是近年来散文文坛出现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合租手记》(2009.2《天涯》)惟妙惟肖写出了打工族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消失》(2009.4《人民文学》)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她的故乡西塞——这是一片鲜活的生命的场,发散着原生态的旺盛的活力。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泛着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底色,作品写得十分生动,富有张力。

马召平《金子》(2009.6《作品》)既描述了金子的冶炼过程,也描述了小人物人生的冶炼过程,脚踏人生大地,写出真实的人生体验,有着积极的人生启示。

谢伦《一场花事一场梦》(2009.4《黄河文学》)描述了一位喜爱艺术的农村青年在县城文化馆短暂而充满憧憬与幻想的一段时光,弥漫着一种空灵、浪漫而朦胧的美。作者完全把自然花事拟人化了,对自然万物,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繁花似锦,是他前程的梦;落叶飘零,是美梦将醒时的无奈。繁花似锦,自然美妙万分;落叶飘零,也飘逸着一种青春惆怅的感觉……

《散文海外版》于2009年末推出了山东省一位退休干部孟宪杰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作者的故乡有一条绣江河,河水蜿蜒流过镇子,将镇子分成河南河北。河面上有安澜桥,青石板砌就,始建于宋代。年年雨季,撑着油伞站在桥上观水,成为小镇一景,曰“安澜观水”,这景色,多美!可随着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潺潺的流水没了,安澜桥也将要失去,父亲和乡亲们将桥墩、桥栏保存起来,人们相信,这河还会再挖,这墩和栏还会再派上用场。祖祖辈辈生存的环境和家园将恪守于人们心间。作品有深厚的思想、情感蕴含,也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彭学明《湘西年味》(2009.3《美文》))充溢着浓郁的湘西生活气息和民俗风貌,津津乐道地描写,绘声绘色地述说,把人带进神奇而美妙的湘西大地,令人目不暇接,有美不胜收、情不胜收之感。

《水乡记忆》(2009.8《都市美文》)描述了故乡记忆的一个个片段,这也是作者李清明生命的断片,清新美好,生动鲜活,颇有情韵。

蒋建伟《白毛风》描述乡村娃子“我”与妈妈于一个雪天的经历,生动感人,采用了小说式的写法,新颖独到。

《生日与哈达》(2009.3《十月》)作者丹增出身于西藏的一个贵族家庭,文章描述了他所经历的“佛门生日”,取材新颖,引人耐读。

耐人寻味的人生命运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每一个人的生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耐人寻味的东西,都值得倾注深情去关注、体验和发掘。同情心是人类最无私的一种情感,只要你怀着一颗良善的悲悯之心,去发掘、去表现他人的生命价值,就有可能将千千万万读者感动。

范曾的散文《一首凄恻的歌》(2009.1《散文海外版》),记述了一位普通的编辑——津门仁慈而学识渊博的民俗研究专家张仲。我与仲老没有深交,但已明了他乐于助人、成人之美的品行,他那眯笑的眼和嘴总依稀在我眼前浮现。我曾几次听仲老讲过范先生,如今从文章中感到范先生对仲老的一片真情,文章写得凄婉动人,声泪俱下,彰显出这位艺术大师内心深深的人情,充满着人生的况味。

余光中与吴望尧,原本友情共鸣、诗性相通,于今,作者的文学成就蜚声海内外,而吴却误入商海,卷入战争,人生坎坷,籍籍无名。在《铜山崩裂》(《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4期,此次获2009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第3名)中,作者满怀深情追忆亡友,感叹人生。

一位退休干部,倾心描绘了一位农人和理发匠的命运,读罢孟宪杰的《村子》、《老拐》(2009.1《散文海外版》,2009.3《读者乡土版》转),一时无语,心头沉甸甸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两位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也写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快乐,内心的向往、追求和人格尊严。作者平朴自然、生动形象地将两位普通人的命运展现出来,我觉得文章最见光彩处,是作者对家乡民众的关爱、是盈荡于心灵深处的人文精神。

朴实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父亲的去世,给子女们带来了很大的痛楚,却给不满婚姻状况的母亲带来了希望与机遇,在丈夫的灰烬中妻子点燃了爱情的火花。这现状很残酷,子女们很尴尬。吴光辉《让爱在灰烬里重生》(2009.5《散文海外版》)深刻而犀利地展示了人情与人性,显示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芒。

每一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都是一本大书。在我国,经历了百年的内忧外患、战争风云和政治风雨,他们的身上,愈发显露出人格的魅力。谢晋、季羡林、丁聪等大师的相继故去,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许多作家、学者撰文纪念。比较突出的有——

冯其庸《学贯中西一寿翁》(2009.7.2《人民日报》)、梁衡《百年明镜季羡老》(2009.7.14《人民日报》)、余秋雨《门孔》(2009.1《收获》)、冯骥才《人格大师季羡林》(2009.5《散文海外版》)、吴为山《东方智叟》(《散文海外版》2009.6)、朱以撒《像潮水一样漫过》(《散文》月刊2009.9)、周绍昌《小丁剪影》(2009.6《读书》)、舒非《心美的人不老》(2009.1《黄河文学》)等。其中舒乙的《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2009.4《上海文学》),以平朴的文字、精彩的细节,勾勒出冰心可爱又可贵的率真性格,内容充实而精彩。

关注现实的随笔与文化散文

在文化散文创作中,许多作品常常是以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意在以史为鉴。历史的反思成为了对正义、道德、尊严和人文理想的呼唤。具有着深刻的思想,也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感与沧桑感。

《擎天之翼》(《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1期)抒写了湖湘文化另一个重要人物——在清朝第一个提出洋务运动,苦撑晚清危局的“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作品激情澎湃,有见有识,蕴含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作者冯伟林是一位经济建设战线的领导干部,近年来,工作之余,他创作了多篇历史文化散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记忆李自成》(2009.4《都市美文》)自然流畅地描述了“李自成”这一严肃的话题,穿插着精彩的细节、情节,引人去思考、去品味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有新意,有意蕴,类似“贾雨村言”的写法,“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拓展了历史文化散文写作的路子。

张自忠,国民政府的上将,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日寇大敌当前时,他有过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但早已铁心战死沙场,报效国家。《悲哉,上将军》(2009.3《散文海外版》,2009.8《新华文摘》转载)以一种大境界、大悲壮,抒写了我们民族的这一节硬“骨头”,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收到作者耿立的初稿时,是2008年5月,我们觉得这是一重大题材,但并不成熟,请作者改写。7月、9月、12月、2月、3月,将近一年时间,作者遵我们意见相继改写了五遍,直到2009年5月方定稿。

一个醒来的雄狮,一个正迅速发展的邻国——印度,在当今世界大格局中,是一枚重要的棋子。杨牧之先生《在那恒河的原野》(见《北京文学》)深刻地剖析了印度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和认识价值。

陈奕纯《泼墨绵山》(《散文选刊·下半月》2009年第10期,此次获2009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第2名)是一篇出色的游记,于对绵山胜景的描绘中,显示出深厚的文化蕴含和高雅的文人情怀。

面对着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许多作家的内心充满着一种形而上的忧虑和困惑,面对物欲、人欲的无节制膨胀及自然生态的失衡,面对世俗的平庸及人格的卑贱,一些作品表现出严肃的批评精神。

2009年初,作家蒋子龙的《2008世事新说》用犀利的文字勾勒了2008年新的风尚,幽默、尖锐、洗练,有着很强的现实启示意义和可读性。

如今,人们常捧一些风头乍起的艺人、学者、作家为“新星”,岂不知,科学意义上的“新星”都是短命的、一闪即逝的;而当今的学术论坛也经常是“流星满天,不见恒星”……核物理专家詹克明的《新星·流星·观星人》(2009.6.16《文汇报》)以知识、思想和勇气抨击了“伪学术”,抨击了浮躁与低俗的文化。

散文图书的出版

2009年出版了多部个人散文集,本人所见所阅有限,阅读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有——

王充闾《张学良人格图谱》(东方出版中心,2009.7)描写民族英雄张学良的人生命运。作品有见有识,有理有情,构思严谨而又颇具文采。是作者的心血之作。

冯伟林《借问英雄何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7),作品写得有声有色,大气磅礴,憾人心魂,发人深省。

阎连科的长篇散文《我与父辈》(云南人民出版社,获2009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第1名)。追索父辈们的人生和命运,追忆自我的少年和童年,查找那段岁月中的痕迹。“终于的就在某一瞬间里,明白了父辈们在他们的一生里,所有的辛劳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原来都是为了活着和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都是为了柴米油盐中的甘甘苦苦与生老病死中的挣扎和苦痛。”作品直面现实,直面草根人生,深刻、真实,十分感人。

各种散文赛事和散文论坛

2009年,各种散文赛事和各种散文的研讨会很多,诸如中国宝鸡“2009(上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我心中的澳门”、“我心中的香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漂母杯”散文征文大赛,2009年8月首届“中国西部散文节”,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

从去年沿袭至今年,多家报刊举办了改革开放30年征文、建国60年征文,涌现了一批佳作。贾平凹的《从棣花到西安》(2009.7.15《人民日报》),写从家乡小镇到西安的感受。由小见大,从乡村到城市时空的缩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显出了作者的功力。黄桂元的《大潮中以不变应万变》(2008.5《作品》)写出了在出国潮中,妻子和女儿全出国了,其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全美国化,而他一个文化人固守祖国,固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显示出一个真正文化人的立场、品格和对事业的追求精神。

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王鼎钧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位准确,学术水平很高。王鼎钧,是华语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小品文以及中国现代散文;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家国意识、人文品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智慧的精彩演绎。他的散文,集智性、灵性与悟性于一体,是其历尽沧桑、深味世事后,人生经验的结晶与升华。他的散文就像他家乡的“兰陵美酒”,朴素简约,绵厚深长,令人回味无穷。韩少功先生发言说,他如果有十本散文集,其中必有一本是王鼎钧的,他曾经在书店苦苦搜寻过王鼎钧的书籍。另一位学者接着发言,他如果有三本散文集,就有一本是王鼎钧的。王鼎钧的散文艺术成就,可见一斑。《散文海外版》选载了他的《红头绳儿》、《一方阳光》(2009年第4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游目骋怀,上通天地、下接心源的佳构固难寻觅亦有所见,务求所写展现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情感,以使我们的杂志和我们的散文创作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感人的生命力量而流传久远。

(注:作者现任《散文海外版》杂志社主编)

猜你喜欢

海外版散文人生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新举措
No.2 企业微信海外版改名为WeCom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办好“海味党报”——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
人生中的某一天
独一无二的你
裘山山散文被《散文》(海外版)转载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