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垄作栽培技术
2009-11-26王恒华
王恒华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是把小麦种在垄上,改传统平作的平面型为垄作的波浪型,施肥浇水在垄沟内进行。这种播种方式能扩大土壤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10%以上。现将该技术的优点及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小麦垄作的优点
1节水30%以上。垄作栽培改传统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每亩1次灌水约30立方米,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30%~40%,而且消除了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为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减少化肥用量。垄作小麦施肥为沟内集中条施,可人工进行,也可机施,施肥深度增加15~17厘米(垄高15~17厘米),当季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
3减少农药施用量。小麦垄作栽培能显著改善小麦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了田间湿度,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下降40%,因而减少了农药施用量。由于小麦垄作栽培更便于田间管理,也减少了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可降低生产成本30%。小麦垄作栽培通风透光好,生长健壮,基部节间缩短3~5厘米距离,植株高度降低6~9厘米,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4增产保质。小麦垄作栽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与传统垄作相比,穗粒数增加2~3粒,千粒重提高5%,达到穗足、穗大、粒重之目的,一般亩增产10%以上。
5便于套作。小麦垄作为麦套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有利于当季增产,而且有利于全年增产。套种方式有小麦种在垄上,玉米套种于沟底;沟内套种姜,垄上间作大豆等作物;垄内间作越冬蔬菜等。
二、垄作技术
1地块选择。小麦垄作宜在耕深25~30厘米、土壤肥沃、肥水保持能力强的田块进行,亩产400千克以上的水浇地更能发挥其优势。基肥施用方式同平播田块。对于旱作地区,必须结合免耕、覆盖及其他节水技术进行。
2足墒起垄定幅。播前要求足墒。遇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再起垄或播种后顺沟浇水。起垄前深耕30厘米,耙平、碎坷垃、除杂草。中等肥力地块垄宽以70~80厘米为宜,垄高15~17厘米,垄上种3行小麦,小行距为15厘米,大行距为50厘米,以便于玉米直接在垄沟进行套种;高肥水地块,垄幅缩小至60~65厘米,垄上种2行小麦,垄顶部套种玉米。
3精选良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小麦垄作应以叶片松散型品种为宜,以便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对于叶片紧凑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密度,以增加有效光合面积。
4应用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就是氮肥要分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翻入地下的基肥,约占全生育期施肥总量的1/3;第二次为春季追肥,占2/3。垄作小麦要及时浇好冬水,干旱年份要注意早春及时浇水,防止受旱和冻害。小麦起身期每亩垄沟内撒施15~20千克尿素,然后沿垄沟小水渗灌,待水浸润至垄顶后停水。切忌直接将肥料撒在小麦植株上。浇抽穗扬花水时,对脱肥地块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10千克,这样有利于延缓植株衰老,也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
5及时防病治虫。垄作小麦栽培虽有利于有效控制杂草,植株发病率和虫害均较传统平作轻,但在病虫害流行季节,还应注意病虫害的早查早治。
6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收获,不仅不减产,还会明显提高籽粒品质。采用机收时,对套种玉米的麦田,机械在垄上行走,以保护垄底套种的玉米;对麦后直播玉米的麦田,机械应在垄底行走,以便将玉米播于垄顶。粉碎的小麦秸秆应置留沟内,以利于保墒防草,并为培肥地力提供充足的有机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