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009-11-25牛宝华
牛宝华
引言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学者和外语教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以吕必松,张占一等为代表的学者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知识文化是指不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张占一,1994:193)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应当强调交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庄恩平等在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时,将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知识教学概括为价值观、社会习俗、历史与宗教四个方面。(庄恩平,2007:13-21)但是,“在外语教学中,外语的文化因素,特别是交际文化,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重视。”(顾嘉祖,2000:460)教师在遇到与宗教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或是由于对该内容不甚了解,或是怕被误认为是教会人士在传教,往往点到即止。学生对基督教、犹太教,《圣经》等内容知之甚少。
然而,“宗教解决的是生与死的本性,宇宙的创始,社会的起源和社会的组成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Nanda,1994:349)“显然宗教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Lamb,1982:358)对宗教的学习研究不仅能增加对人们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洞察力,同时也给予文化的社会性研究以启示。宗教,不论是以神学的形式还是日常事务的形式表现,都使我们深层洞悉拥有该文化的人群。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传统文化是以基督教思想为其核心要素的,而基督教思想实际上是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希伯来传统的互补与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基督教思想已深深地渗入西方人的文化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之中,直至今日当其宗教的外壳趋于松动之时,基督教思想仍以哲学、信仰和文学艺术的形式继续影响着西方文化。西方传统文化脱胎于基督教,而基督教在欧洲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继承者”,更是近代西方文化的“缔造者”。西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反映了基督教的精神,直至今日尽管宗教信仰趋于多元化,基督教的传统依然继续影响着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督教在美国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世界观。约有86%的美国人是基督教徒(包括新教,罗马天主教,卫理公会,浸礼会,路德教派等)。基督教的教34x~美国文化及美国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探索宗教信仰与其相关语言现象融合的
教学模式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与宗教相关的文化信息的恰当解读亟待加强,缺乏对这些文化信息的了解和积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不能顺利完成。尽管这些研究生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但是“语言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的强弱,外语技能水平高的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不一定强。也就是说,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不一定会随着外语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提高。”(王斌华,2006:51-55)下面笔者就以《21世纪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一书中的内容为例,试探宗教信仰与其相关语言现象融合的教学模式。
1.文章中包含具有宗教意义的词汇
“Nor will the stereotyped Philistine argument that the laxiW 0f divorce laws and the growing looseness 0f women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一”(第一册第四课)Philistine在《圣经》中是指以色列的敌人——个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好战的,有勇无谋的民族,非利士人。现在用来指不理解、不喜欢文学、音乐和美好事物并以此为荣的人,即无教养的人。该句可译为:一些不懂却又以不懂为荣的思想僵化的人认为离婚法律越来越松,妇女们越来越放荡,而这些都无法解释下列事实…
“In that sense guilt is the greatcivilizer,the internal commandmentthat helps us……”(第二册第一课)commandment在《圣经》中是指上帝给摩西和以色列人的十戒之一,也用来指戒律、命令。该句意为:在那种意义上,内疚是一个伟大的教化者,内心的戒律,它帮助我们…
教师在讲解以上内容时,不仅要把该词在句中的意思讲给学生,还应将相关的宗教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将十戒的具体内容讲给学生,并告知学生在怎样的背景下上帝藉摩西将十戒赐给以色列人,及摩西带以色列人穿越红海等西方人士家喻户晓的故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从而理解作品深刻含意。
2.文章中提及《圣经》一书中的故事内容
“We have not yet outgrown thetheological myth that woman has no soul.that she is a mere appendix t0man,made out of his rib just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gentleman who was s0 strong that he was afraid Of his own shadow.”(第一册第四课)这里作者所指的“女人没有灵魂”出自于《圣经》中《创世纪》一书的内容。上帝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捏出了人形,随后他对着泥人吹了一口气,这个人就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为了给这个叫做亚当的男人一个伴,上帝就在亚当沉睡时,从他身上取下一条肋骨,用这条肋骨造了女人夏娃,为亚当的妻子和伴侣。因此,作者用讽刺的口吻说女人没有灵魂,仅仅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是为了方便男人,用男人的肋骨造的。而男人们却强壮的连自己的影子都怕。
“According t0 the Book 0f Genesis,the universe began in a single.flashingact of creation the divine intellect willedaU into being,ex nJ~lilo.”(第二册第二课)这段话描述了《创世纪》里的内容。根据Ⅸ创世纪》,宇宙的创造始于一个从无到有、瞬间的行为。上帝创造了一切,万物原本是不存在的。在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之前,宇宙中只是一团旋转的云气,没有形状,飘忽不定。上帝把光和黑暗分开,创造了昼和夜,上帝把天空和陆地分开,上帝把…《圣经》已经渗透到西方国家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缺乏对它的了解,不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就会在阅读时产生不解,误解或曲解,以至于无法准确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将文章涉及的《圣经》故事和内容讲给学生外,还可布置学生在课下分几次阅读《圣经》其他内容,每节课抽出一点时间讲解讨论,帮助学生读完这本西方经典。教师还可安排有关Ⅸ圣经》内容的讲座,以专题的形式探讨该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5.文章中涉及基督教和犹太教相关历史和教派问题
“Europeans once beHeved that only Catholicism,then only Christianity,then only Judeo-Christianity could providethe glue t0 cement their governmen~and‘civilizations.”(第一册第六课)欧洲人曾经认为只有天主教,后来认为只有基督教,其后又认为只有犹太基督教才可以巩固政府,凝聚文明。
“It was(1)Puritan,(2)Jewish or(3)Catholic hangover from our(1)parents,(2)culture 0r(3)religion.”(第二册第一课)这种(1)清教徒,(2)犹太教,(3)天主教文化是从我们父母,文化或宗教流传下来的。
教师在讲述以上内容时,有必要将基督教的发展史,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渊源,基督教两次分裂后形成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内容讲给学生。而且,还应在告诉学生各教派不同分支的相互区别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美国作为新教国家,各教派之间没有根本分歧。求大同,存小异,“Live and letfive”包容共存,合众为一“Out 0f many,we are one”。如今的教堂和教徒们不会苛求教义,对大多数人来说,宗教主要是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手段。因此,主要表达大家美好愿望的宗教价值观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4.文章涉及相关宗教节日
“Through the marl someone sentme a gift coffee mug carrying the message‘I gave up guilt for Lent.…(第二册第一课)give up something for Lent指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或习惯,以使自己更纯洁。文中是指有读者看了作者写的一个故事后给她寄了一个咖啡杯作为礼物,并带给她这样的讯息:“我选择认错改过,不再被负罪感折磨。”教师在讲解这个词组时,会介绍Lent是大斋节,封斋期从圣灰星期三到复活节的四十天,基督徒视之为禁食和为复活节作准备而忏悔的季节。在这期间教徒们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更加圣洁。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同时介绍复活节。如果课时紧张,没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其他重要的宗教节日,教师不妨安排几组学生课下分别查阅几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再从网上传到留言板或讨论区,让学生传阅。教师也可自己写好讲义,发送到学生的邮箱,供学生自学,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
结语
实践证明,在语言教学尤其在对目的语作品的研读中,正确理解原文,不仅依赖于学生的语言水平,而且还需要学生对文化的诸形态(如哲学、科学、美术、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甚至政治、伦理等等)的了解,而文化在其发生时期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性质,甚至孕育于宗教母体之中。“文化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让学习者越来越‘异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Kramsch,1993:230-240)跨文化意识是指对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了解认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基础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作为跨文化意识内容之一的宗教信仰对实际的语言和行为有重要作用。着手进行宗教信仰与其相关语言现象融合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