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09-11-24王雪莹
王雪莹
在语文教学方面,语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比较、揣摩中,在朗读中训练语感,读写结合,强化语感,语文教学才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必须从低年级阶段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目的。
笔者在实践中,感到情境教学法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非常有帮助,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必须用各类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并逐步达到积累语言,最终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其实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离开情境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
特别是在导入课文时,创设情境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秋游》一文时,笔者是这么导入的:“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朋友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说说?”学生就用练习2里学到的成语“秋色宜人”回答问题。于是笔者马上顺势导入:“这么好的天气,要是能去郊外游玩一番那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去吗?”“想。”“小朋友们都想去玩,好的,今天老师就带我们全班小朋友到郊外去玩。”由此引入课题。这样的设计,就唤醒学生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精读部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在段落中抓关键句来理解,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偏难。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可以用直观的形式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动作、表情等。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加上语言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比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让学生找出人多的词,学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可是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对于比较抽象的词来说,借助录像,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感受人的多,这比教师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让学生理解“沸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须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沸腾的本意:水开时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只有联系实际对词语本意有了认识,才能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指场面的热闹。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乡下孩子》第一段教学中,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段内容,笔者先指明学生读,然后完成“乡下孩子是(),是()”这个填空。在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接着笔者就让学生闭眼想象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过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和妈妈、爸爸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然后再来读好这个自然段,就相当容易。同时也发挥学生想象力,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4)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这个方法对理解字词也相当好,笔者暂时还没用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理解,以后可以尝试。可以通过同义词的比较、不同语境的比较来培养学生语感,这是一个学生仔细揣摩的过程,一个迸发思想火花的过程。用这种方法能很好体会文中词语不同的表现力,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2 读写结合,强化语感
前面提到的都是读中培养语感。而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具体体现和结晶。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熟读迁移引导学生感悟,主要通过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语言。
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积累,需要不断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感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