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11-24邬继军
邬继军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辩证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它遵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式进行思考。科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面性、发展性、灵活性是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
全面性,即思维内容的广泛性,要求用普遍联系的眼光全面思考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矛盾着的方方面面,如何全面认识事物、抓住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思维过程中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短、知识面不宽、认识事物的方法比较简单,容易产生以偏概全、主次不分、以假乱真(如易被月亮的假运动掩饰而看不到其真运动)等谬误,教师必须通过许多学生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周密思考的方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在不断获取全面正确认识的经验教训中增添乐趣,从而不断主动地探求新知。
发展性,即思维对象的可变性。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即使是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互相转化。如通常条件下的干木条是绝缘体,但仍具有微弱的导电性,当干木条变湿了就能转换为导体,我们不应以一成不变的思想看待木条的导电问题。相反,只有以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辩证思维是认识对立统一矛盾事物的有效方法。辩证思维能综合运用其他思维方式,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使相互对立的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适时运用,以克服单一思维方法的局限。另外,辩证思维具有思维途径的多变性,如顺向的、逆向的、求同的、求异的思维等。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直观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科学课中多通过实例进行渗透启蒙,他们是可以渐渐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
1 大胆质疑,敢于求异
教师应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认识水平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师应营造学生求异问难的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敢于生疑问难。科学发展的事实往往证明,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如果不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观念产生疑义,就萌发不出嫁接构思和嫁接技术。虽然习惯上的叫法不易改变,但习惯认识有时是错误的,不能盲目轻信。教师千万不要怕学生怀疑结论,即便学生否定错了,也不应斥责学生的天真,当他们经过一系列的辩证思维活动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时,这一正确的结论已被消化吸收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要比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要深刻、透彻得多。要培养学生独立辩证思维的能力,可以借助科学发展的各种例证、各种教材书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如从学生熟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文中看出:青年伽利略向古代圣人亚里士多德的“10磅重的铁球落地的速度一定是1磅重的lO倍”这一断言发出质疑挑战并能取胜,得归功于他敢于质疑。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有的连教师也不能解答。教师都有可能会遇到这类情况,切忌以为这样的话教师会有失尊严、丢掉面子。学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是其燃起辩证思维火花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力鞭策,也就是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不该阻止学生产生并思考各类不寻常的问题,而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进行辩证思维。
2 辩证思考,善于释疑
释疑是质疑的最终目的,而辩证思维又是释疑的有效方法。要倡导那种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又充分发挥自身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思维的双向性、发散性、多向性进行辩证思考。伽利略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由于他设想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再运用辩证思维的双向性,由亚里士多德的话推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落得慢的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若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而只有“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才能消除矛盾.最后通过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实验观察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推论的正确性,这正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直接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另外,也应继续创设探究的情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伟大哲学家,为何也产生这样的谬误?伽利略这一行为对科学发展有何贡献?从而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吸取其经验教训。有的学生指出,亚里士多德也许是从铁球与树叶的不同时落地这一常见现象得到启示,他忽视树叶后落地是由于其所受空气浮力大(不像铁球受的浮力可忽略不计)的原因。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未全面地辨析产生不同结果的不同原因,因而没有抓住产生现象的本质联系,并且也未像伽利略那样通过实验来创设其他因素相同仅两件物体重量不同的条件来观察思考,因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不同条件才是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这是人们平时容易忽视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深入辨析中就能自行释疑。
3 激活思维,突破定势
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根据经验思考问题,因而常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也确实帮助人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时会将人们引入误区而不能自拔。教师应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定势,勇于探索。中国古代不乏孩童突破思维定势的生动事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切,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极好例证。如“曹冲称象”的事例,小曹冲正是根据事物间的普遍联系,通过“船载同样重的物体吃水深度一样”这一纽带将本不相干的大象与许多石块联系起来,将大象的重量巧妙地分解成若干石块的重量,圆满解决“没有能称得大象的大秤又不能分解大象”的难题。学生对此类故事很感兴趣,教师要借机让其充分探究和挖掘问题,从而得到巧妙解决的科学思维方法,还可以通过有机开展“脑筋急转弯”等思维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突破思维定势的常规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被激活后,在思考日常问题时就会更加注重严密性。如人们常提及“水平面”一词,对其正确性鲜为人疑,不受思维定势束缚的学生就会从宏观方面考虑,认为水面并非平面,应为球面,因地球为球体,水覆于其上,当为球面,人们常说的水平面是从微观上考虑的,其误差在人们允许的限度之内。当然,宏观上看,差之毫厘,必然失之千里了。学生只有掌握了思维的辩证方法,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僵化的定势模式,思维活动才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4 倡导科学,破除迷信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效地避免学生迷信于有些片面的观点、结论。如人们在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时,学生就会辩证地思索这一现象:从思想道德上考虑,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取得非凡的成绩的;从学习方法上看,疲劳至极仍坚持学习,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从生理学上讲,过度的疲劳、强烈的刺激不是好的习惯,明显不利于求学者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同一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它们既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衡量矛盾的各方面并将其调节到恰到好处的程度,这就是辩证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要倡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5 不断求索,勇于创造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这一武器,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又如前面提及的学生在怀疑“水平面”一词的严密性后,可继续思考什么是平面,进而了解“平面”的特点是“在上面任意取两点连成直线,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上”,从而联系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对其再辩证质疑,进而发现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也不是直线的,即使在大气层内,也由于空气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只有在真空中才直线传播,如此不断地进行辩证思维,学生就会自行获取丰富的知识,大大地拓宽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科学教师要充分促使学生迸发辩证思维的火花,经常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和发明方法的指导,使其灵活运用,熟能生巧,教师可辅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成功喜悦中得到满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