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台军公墓的神秘面纱
2009-11-23
台湾的“五指山国军公墓”素来少有人留意,四五年前,因蒋氏后人提出要让两蒋灵柩入土为安,下葬“五指山国军公墓”,才让这个神秘处所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如今,虽然五指山尚未对普通民众开放,但《环球时报》记者还是借机到此寻幽探密,看一看落成多年的“蒋陵”,探访一下台湾“五指山”的真面目。
“五指山国军公墓”位于台北县汐止市,原来是块高尔夫球场用地,但因终年云山雾罩而放弃使用,改为军人公墓所在,1982年3月29日建成使用。墓园总面积约226公顷,因受地形坡度、水土保持等限制,仅开发45.86公顷,共计有9417个墓穴可供安葬使用。这里地势高远,风光清幽,管理规范,因此也成为台湾最好的军人公墓。也因为如此,“五指山”现在已经“人满为患、一穴难求”,除了特勋区还有不多的几个位置,其他级别不够的官兵们去世后要想来“扎堆”,只能火化后“住”这里的灵骨塔——“忠灵殿”了。
军人们生前等级森严,身后也是人以群分。“五指山”的军人墓就分8种墓型9个区,分别是:特勋区、上将区、中少将区、上校区、中校少校区、尉官区、士官长区、士官区、士兵区。当然,级别越高,墓穴面积越大,墓地布置也越体面。而且《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将校级军官,都是夫妻合葬居多,但将校以下,则是单人墓居多,那多半是当年只身到台湾,终身未娶的老兵。
按照规制,特勋区可以安葬已故“总统”或对“国家”有卓越贡献者,上将区则安葬上将级军人。特勋区墓穴面积与上将区墓穴面积一样大,唯一的差别在于特勋区每个墓后竖墙,除了刻有死者生平事迹,还刻有所谓的“总统令”。而上将区则没有这个特别的“褒扬令”。特勋区的第一号人物是严家淦,他当过台湾的“总统”兼“三军统帅”。第二号人物是大陆人熟悉的“汤司令”——汤恩伯。其他还有何应钦、薛岳等。不过,特勋区的25个墓位,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
特勋区最好的位置差不多要数严家淦的墓穴了。此墓穴坐北朝南,偏西两度,面对台北市南港区,据说是上上之选。严家淦在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继任“总统”,1993年病逝。1994年,台当局以“国葬”规格安葬严家淦。当时台军方认为,两蒋绝不可能在“五指山”安葬,因此把唯一一个“帝王穴”给了严家淦。不过时局变迁,谁能想到,2004年1月27日,蒋氏后人联名提出要让两蒋灵柩入土为安,安葬在“五指山国军公墓”。两蒋“移灵”后,墓穴当然不能小于严家淦。虽然蒋家后人表示不愿再争“九五龙位”,要求台“国防部”以上将墓穴地规格安葬两蒋即可。但是“国防部”可不敢马虎,最后到底还是找到一块难得的“主位”,并很费了些心思建了个“蒋陵”,其风水、形制、规模当然胜过严家淦的墓穴。只是陵墓早已经造好,两蒋“移灵”之事却没了下文。弹指几年过去,如今“五指山”的“蒋陵”铁将军把门,记者只能隔着护栏,远远看到一隅,依稀有两墓穴,旁边的风水墙上阳雕着蒋介石手书岳飞《满江红》。附近的居民希望两蒋能早日落葬“五指山”,也期望他们带来观光人潮,不过桃园大溪镇民却一百个不愿意,认为两蒋灵柩即使真要入土为安,就地安葬在桃园就好。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在“五指山国军公墓”的最高处,有一个管理处,这个管理处隶属于台湾“国防部后备司令部”。20个官兵,负责墓区的维护管理工作。经常有人问这些官兵,在这里工作会不会感到害怕,官兵们回答说,自己是在做善事,没有惧怕的道理。尽管如此,据说这里还是有灵异事件发生。夜晚可以听到有人喊口令,报数,还有人高唱《我爱中华》等台军晚点名歌曲。对此,台湾军方只是说,每人的感应不同,对于外界传闻的灵异传奇,听听就算了。▲
图为公墓为两蒋预留的墓穴。 吴亚明 摄
本报驻台北特派记者 吴亚明
埋着不少“司令” 预留两蒋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