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的力量

2009-11-23李浅予

蓝盾 2009年10期
关键词:老宅雨果尿毒症

李浅予

曾读过一篇感人的短文,名叫《少女和小偷》:被人追赶的小偷逃到一座老宅,正想找个地方藏起来,忽然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女正睁着大眼睛望着他。这时,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少女抓住小偷的手把他拉到门口打开了门。门外的人问少女有没有看见一个小偷,少女镇静地说,这儿只有她和男友,然后一脸幸福地依偎到了小偷怀里。

故事的结局既浪漫又伤感:少女很久以前就患上了尿毒症,因此很少出门,于是小偷没事就去老宅陪她。有他做伴,少女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小偷彻底改邪归正,并爱上了少女。有一天,小偷告诉少女,他为她找到了肾源。在换肾手术即将开始之际,少女才得知,她要换的是小偷的肾。少女得救了,可小偷却没能走下手术台……

这种慈善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鲜见,广州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偷偷了一位老教授的钱包,一个月后竞将钱包寄回:又一个月,这个小偷写来一封道歉信,称自己“为生活所迫,受人唆使干下了坏事”,现在有所悔悟。原来,小偷是被教授钱包中一张名片上写着的赞美乘车让座者美德的小诗感化了。

这样的传奇故事也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博物馆在他去世四年后开馆之际曾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说,他曾做过小偷,一次他偷了一只手提箱,看见箱子里放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了几页,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完小说后,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从此浪子回头。

一个“坏人”竟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被改变,这让我们在惊叹于慈善的力量的同时,似乎有理由相信: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坏”。都是有可能被感化的。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的“坏人”冉阿让,在主教米里哀的感化下。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我们所熟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主持人向菲,竞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内劝导感化了三名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或许,法律做不到的事,恰恰正是道德大显身手的地方。让人欣慰的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几年前,上海就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社区矫正”试点,随后二十多个省市纷纷效仿。这一措施推出后,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治的“三进宫”罪犯,在得知曾经的管教民警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才能康复时,毅然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肾脏捐出:而那些原本准备承受世态炎凉的“罪人”,也在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怀下,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这似乎印证了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阐述的观点:高级的法律是仁慈和爱,它可以杜绝罪恶、唤起良知。进而改革社会拯救人类!

猜你喜欢

老宅雨果尿毒症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雨果剃发
老宅
没有胃病,为何会有消化道出血
老宅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