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博达的冷门锡壶

2009-11-23

数位时尚·环球生活 2009年6期
关键词:壶盖物件藏品

周 晓

2001年,在北京前门正阳门,高博达第一次将藏品中的198款精品锡壶公开展览,那次展览,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收藏界和专家们中间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澜:从此,锡壶——这个被视为民间凡物的藏品,以其朴实隐匿的耀眼光芒征服了收藏界!

走进潘家园旧货市场附近一个小区的地下室,出乎意料地没有看见被摆放在多宝架上的锡壶。“我正在着手整理编辑各类锡壶的资料,物件太多了,要一点一点的来。”高博达开门就说。

剑走偏锋的邂逅

高博达对于收藏的热爱,多少受了他的祖父的影响,其祖父为当时北京安定医院的创建人,是当时京城著名的瓷器、字画的收藏大家。可就这份显赫、殷实的家境,并没能让他将前辈的这些“大雅”传承下来,而是无意间剑走了偏锋,从此爆出了一个冷门中的冷门,收藏起了锡壶。

从小受到长辈耳濡目染的高博达在收藏方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玉和翡翠进行收藏。“那是1980年,那时也有收壶,但基本部是瓷的、铜的,只是顺手觉得好玩,最主要的还是在玉和翡翠上面。”当他觉得自己已经小有成就的时候,便将这些物件带去给行业里被誉为“尺子”的专家,请人家给把把脉,这一看却让他大受打击。“当时人家说了,你这所有的东西全不对。我当时就懵了,几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回来后,全砸了!”

后来一个朋友劝他不如专攻一项,这样会更加有的放矢,对物器在知识层面的掌控也会更自如。于是1990年初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古物市场的一次邂逅,确立了他后来收藏的方向。

一把六面内饰玻璃画执壶,让高博达一见钟情。“我之前一直以为锡壶不过只是质地与寻常酒壶相比略有不同而已,看到它后才知道原来锡壶还可以做成这样。”

尘封的锡壶

作为中国锡壶收藏家中的NO.1,高博达对锡壶的喜爱,从眼神里便看得出来。他现藏锡壶400余把,多以明清年间作品为主,每一把做工都精巧细致,令人惊叹。

不过在当时,对于刚接触锡壶的高博达来说,甭说四处寻宝,就连最基本的按图索骥都是难事。因为历史上关于锡壶的记载近乎绝迹,高博达废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天工开物》中的几个字,以及图书馆中的有关锡的化学成分和一张关于锡矿的地理分布图。国家相关的文物研究单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明白锡的渊源,“锡壶”这一古人日常生活所用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被逐渐尘封……

其实,锡器制怍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580~1350年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时,就已有锡手镯和锡瓶问世,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锡制品。在青铜器时代,锡已被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

锡壶的功用,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传说中,一副曾难倒苏东坡的千古绝对,“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呼锡壶!”里面不仅提到锡壶,而且还能感受到文人骚客对锡壶的喜爱,这副对子至今仍无人能对出下联。而锡相对金银铜铁等金属较脆弱,易损坏,当时一些必要的技术条件不具备,因此单纯的锡制品不是很多。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加上锡器本身所具备的防潮、保温、耐酸、耐碱、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等优点,到了明清之际,锡器开始盛行,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也千奇百怪。

锡壶的盛行,让当时的锡壶制作名家不仅仅只是注重壶之功用,还常集诗书画于一体,巧用雕刻和镶嵌工艺,因此锡壶品质普遍提升,成为不少文人雅客收藏把玩之物。到了民国时期,一把质地良好、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的锡壶,要价已在4个大洋以上。目前,锡壶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早巳大大的飚升!

天意让我收藏

迄今为止,高博达收藏锡壶已经近20年了,作为收藏大家,他有自己的原则,非“新、奇、特”不收,而且锡制品非锡壶不收。但在他的藏品中,就有一个物件是锡但非壶,而是一个茶叶罐。

去年,有一个人给高博达打电话,说:“我手里有个宝贝,要不要来看看?”高博达便问他是不是锡壶,对方回答说不是,是一个锡制的茶叶罐。听这话高博达当下就断然回绝,认为对方拿自己“打嚓”,圈里人都知道他收锡壶,居然这人还让他去看茶叶罐。可听对方的态度又不像是开玩笑,并且那人一再说,“高爷,您爱不过来看看绝对得后悔一辈子!”

等到了那儿,拿过东西一看,高博达当时就惊了!茶叶罐是个六面体,每一面上面都有一句话,分别是:高山流水/博古通今/达官贵人/琴棋书画/锡东北南/雅用共享。这是一个刻着减头诗的锡制茶叶罐,每句话的字首连起来读就是:高博达琴锡雅。

“这就是天意,老天让我收藏锡壶,而且还赐我这么个茶叶罐,你说锡器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都在收藏,为什么就会有这么个茶叶罐出现在我面前?而且这个茶叶罐绝对是真品,我翻来覆去研究了个透,百分百老物件,它偏偏就刻着我的名字,更叫绝的是,第四句话里的锡东北南的“锡”,还是谐音,是锡壶的锡,你说该怎么解释这个事情?不是天意是什么?”

是壶,非壶?

在我们选取拍摄物件时,有一类倒流壶,让我们着实觉得自己眼拙,因为总是在恍惚分辩它到底是不是壶。而这些锡壶,如果高博达不在旁边点破,按正常的思维是根本看不出,这些造型像乐器、像钟、像水果的物件,百分百是壶。

倒流壶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壶形各异,同时它们都没有壶盖,只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孔,向壶中倒酒是通过这个孔来倒,当把壶正过来时,酒却不会从孔里流出来。为了研究它的工作原理,高博达曾亲手破坏掉一个倒流壶,探究其中的奥秘:原来壶身中有一个机关,当倒酒时由于酒的压力使得酒很容易进入壶内,而翻过壶身时,此机关也就工作起来,把那个小孔盖住,于是酒就流不出来了。

在采访高博达之前,我曾跟一个外国朋友提及中国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把在江湖中能在人不知情的状态下迷倒英雄的转心壶:一把壶里能同时装下两种不同的酒,想要给对方喝哪种酒,通过之中的机关就能神不知鬼不觉,让这老外颇为瞠目,其实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我总觉得这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为渲染江湖险恶而臆造出来的。

但在高博达的藏品中,真的就有被他淘来的被称为“鸳鸯壶”的锡壶。这把锡壶的造型非常普通,放在柜中,与其他造型千奇百怪的藏品相比,很容易就被人忽视。然而就是这一把壶,却充满着神奇。壶身暗分两半,且分别上开小眼,并与壶盖底部小眼相对应,其中的悬机掌握在倒酒人手上,倒酒时只需暗中转动壶盖,启动壶内机关,便可随心所欲随时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据说转心壶的技术在宋代已经失传,但高博达手上就有四把这样的壶。每把壶的机关位置不同,有的在壶盖上,有的在壶把手上,有的则在壶嘴处。它们在当时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就是可以不露声色至人于死地。

别样锡壶韵味长

为了收藏锡壶,集齐各大系列,高博达费尽心血。十几年来,因为身体状况,除了西藏,他踏遍了大江南北。“要收藏,没有点儿执着的劲儿很难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更不用说成功了,要不说酷爱收藏的人都有些跟神经病似的呢……”

目前,在高博达的藏品库中,已经囊括了属相、乐器、吸管、异形、本色、倒流、包镶、工艺、功用、动物文房、人物鎏金等等。其中乐器类锡壶非常有趣,那些看上去外形和普通乐器没有任何区别的锡器,除了演奏,还可以用来盛酒。高博达幽默地说这类酒壶应该是为那些酒鬼玩家准备的,边喝边奏,其乐无穷!

关于锡壶,高博达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他现在已经在着手整理编辑这些锡壶的资料,计划在今年出版一本关于锡壶的书。“目前市面上关于介绍锡壶的书籍及资料实在太少,所以我想出这本书,借此跟对锡壶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藏心得及体会,让更多的人知道锡壶,了解锡壶,喜爱锡壶!我觉得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壶盖物件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老物件
小物件中的大历史
男人的多种形式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伪造爱情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