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
2009-11-20马东红
马东红
[摘要]1998年我国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2005年淡出,转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应对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但是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并对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环境 前景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我国财政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政府果断决策、快速出手,用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非简单重复。
从政策的具体内容方面来说,首先,此次和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十年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方向较为单一,主要是对铁路、公路、机场、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而根据此次国务院公布的十项拉动内需的措施来看,其中有五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余五项则集中在民生、环保和社会事业方面,这体现了政府寄希望于通过投资和消费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意图。其次,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大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以加大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而此次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包括增值税转型的改革等内容。
本文着重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并对前景进行了预测。
一、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经济环境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以此为标志,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年,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并扩展到俄罗斯,波及拉美,进而使欧洲和美国也受到影响。在拉动我国经济的家庭消费、企业投资和国外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疲软、生产过剩,需求不足成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加上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我国经济进入低谷期。
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法宝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针对我国经济“软着陆”过程中的情况,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政策。从1996年5月至1998年7月1日的时间里,中央银行先后五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改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准备金率,颁布积极实行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等,以求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需求。货币政策如此连续、密集的运用,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的。然而,迟迟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其操作余地已经相对狭小。这种状况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必然的选择。
二、此次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经济环境
1998年的那次危机只是应对亚洲区域性危机,而且限于金融领域的冲击。而这次受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和次贷危机影响,情况则要严峻得多、复杂得多,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受到重创,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蔓延的世界范围内经济下行。而且2008年我国又遭遇了冰雪冻灾、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面对国内外一系列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国政府适时又一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求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下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其中的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此次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经济环境。
1.物价表现。物价指数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等。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CPI呈现先扬后抑走势,10月份CPI上涨4.0%,连续6个月回落。而2008年9月和10月的PPI也呈现回落走势。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高通胀压力基本消除,要预防通缩。
2.经济增长情况。经济增长表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的增长。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显示,我国GDP增长率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11.9%的高峰后连续五个季度逐季下滑:2007年第三季度为11.5%,2008年第一季度为10.6%,第二季度为10.1%,第三季度则降到了9.0%。
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最大的投资领域情况是:2008年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尽管投资名义增速较高,但如果剔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投资实际增速自2006年起已呈现逐渐减缓趋势,而进入2008年后投资实际增速放缓更为明显,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同比仅为17.3%,增幅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3.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仅为1656亿美元,但之后几年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6年2月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速也较快。不过要注意到的是,2008年前5个月外汇储备高增长,6月份外汇储备增速放缓。
三、前景预测
总体来说,我国经济今年将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次贷危机的影响从金融体系扩散到了实体经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受到危机的冲击。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大。受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影响,过去5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已经结束,2008年全年GDP增速回落至9.0%,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在影响经济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内生变量中,投资和出口的增速都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的前景不乐观。
1.消费需求会继续稳定增长,物价水平也将继续回落。目前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緩,消费信心不断降低。2008年前9个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7%,增幅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二是居民金融资产减少,财富效应消失,消费需求不断紧缩。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大幅度下挫,距最高点的最大跌幅已超过70%,接近1929年美国股灾时道琼斯指数跌幅,最大市值损失近24万亿元,接近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尽管近期政府不断推出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没有解决情况下,市场信心仍然难以恢复,居民金融资产损失难以减轻,甚至不排除继续扩大的可能。
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清理其他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或免或减,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性基础设施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2.投资前景。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但名义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第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明显下降,过去的5年中,房地产和汽车引导消费升级,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两大核心产业。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约22%左右,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后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价格双双下跌,短期内前景黯淡。第二,制造业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下,盈利增速下滑,投资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过去几年中支撑中国经济的外贸需求和国内低劳动成本因素已逐渐消失,经济需求方面的有利因素也在变化。
此次积极政策,政府投入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速效果最明顯,见效最快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已经大幅增加,2008年11月以来,国家对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幅度明显加大。加之灾后重建和投资品价格上涨较快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央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但由于有关政策贯彻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短期内还难以扭转投资需求弱势增长趋势。
3.国外净出口
(1)出口方面。受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和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失业率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同时,2008年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
尽管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预计今年外贸出口增速仍有可能保持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外贸政策不断调整,将有利于外贸出口稳定增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还调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出口退税涉及商品数量约占海关税则商品总量25.8%。今后,还有可能适当提高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
(2)进口方面。2008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的价格暴涨骤跌,受其影响,进口金额较前期有所减少。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减缓,进口材料需求将不断减少,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投资需求和高档消费需求不断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口增速难以持续高速增长。
结合出口增速的基本稳定和进口的增速减缓,预计贸易顺差总额继续呈现扩大趋势,预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将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最直接、见效快的促进经济增长手段。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经验更丰富、国力更强大、外汇储备充足和财政资源雄厚这些更为积极主动和有利的条件,使我国政府在政策决策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相信此次积极财政政策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EB/01].
[2]张玉玲.中国经济:重启积极财政政策[N].光明日报,2008-11-11(5).
[3]贾康.1998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评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1):21-30.
[4]中国证券报.全年GDP增速回落至9.6%左右通胀压力基本消除[E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