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月阅读模拟题

2009-11-19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母亲生态

叶 鹏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共28分)

爱无灵犀

沧州老朱

国庆节,因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6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事实上,俄罗斯客人4号就走了。5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说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接。前些天下了雨,虽然这会儿已放晴,可山里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78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然而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大槐树下,不时地踮起脚,向公路方向张望。一头披散的白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看上去单薄而脆弱。

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得了,况且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可他知道母亲心疼钱。母亲总是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他想等再过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的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吗?

村口离公路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伸长了脖子,不时向这边张望着。

他的眼有些潮湿。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不是打电话说6号才回来吗?今天才5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黠,“不就是怕我出来接你们会染了风寒,故意跟我撒谎吗?我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

“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这还用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一家人都笑了。这一刻,他忽然就相信了妻的话。妻说,爱,是有灵犀的。以前每次往老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是母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

不知不觉中,车进了胡同,嫂子迎了出来。哥哥比他大9岁,两个孩子大了。在外地工作。

女儿拉着奶奶去表姐家串门儿,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一路闲逛去菜园找哥哥。哥哥正在园子里侍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问及母校的近况,哥不觉叹了口气:“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电话,不管谁打进来,拿起电话就是一句小二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里打电话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了,怪不得每次打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呢。

“有些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哥哥抬头看了一眼,顿了顿,接着说:“娘岁数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身边不能离人了,可你嫂子总不能啥活儿都不于光跟着娘啊。这不,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就到村头站会儿。国庆节这7天假,你明明说6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1号起便天天到村口等到……”

他的心一阵痉挛。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盲,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甘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他眼前不由浮现出秋风中母亲翘首期盼的身影,那颤颤巍巍的身体,令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

(选自《小小说选刊》)

1,阅读第4自然段,“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请分析母亲为什么会很灿烂地笑。(6分)

答:

2,“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对文中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6分)

答:

3,小说中的母亲年迈体衰,没有任何豪青壮举,非常平凡,然而我们读来却很受感动,阅读文本,简单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8分)

答:

4,人们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20分,每小题4分)

自闻天下谈士相聚而盲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干君候。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咙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拨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困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与韩荆州书》)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躬:亲身

B,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求谒

c,君侯制作侔神明侔:谋取

D,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矜:自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龙盘凤逸之士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至于制作。积成卷轴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李白“自信”的一项是()

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②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

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⑤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⑥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但并不露卑屈之态,而充满对自己

才能的自信。文句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读来颇有气盛言宜之感。

B,李白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常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

c,李自在书信开头引用“天下谈士”言论的目的在表明自己对韩荆州的仰慕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韩荆州没有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埋怨。

D,作者在文章中引述王子师、山涛等人举荐贤才典故,在对古人追慕的同时,表达了李白愿意为韩荆州驱使的心愿。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翻译:

(2)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共15分,每小题5分)

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人和自然的生态矛盾引发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寻求解决办法时,哲学家和教育家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呼唤,“生态道德”,这个呼唤在全球回响,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关于人的社会行为的概念,用哲学家的话来说:“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但是在现在的学校里,我们每个人受到的道德教育,仅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等。一句话,迄今为止所讲的都是人际道德,强调只有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而对自然则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和谴责。在这种道德观念下教育出来的人,在建立人类家园的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而很少考虑这征服是否会破坏环境,这就完全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因此,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生态危机:人口激增,森林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那么生态道德是一种怎样的道德观呢?

生态道德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它要求人们自觉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支配下,人类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科学与道德本来是推动和保护人类不断趋向发达与文明的两个方面,但在人际道德观中。人们却只钟情于科学而冷落了道德,或者说,用道德的盾牌庇护人类,而把科学的矛头指向自然。科学与道德的分离,使科学被广泛地用于征服自然的一切活动,却缺少相应的道德约束与引导,结果是日益严重地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生态道德则要求人们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态道德以及由此提出的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一位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曾描写了人类的“猎人行为”:一个猎人露宿在大平原,一堆小小的篝火给他带来了不定的光明和时断时续的温暖,一缕青烟融入夜空。第二天,猎人起身离去,身后留下了灰烬、残羹剩饭和他的粪便……他向着地平线继续前进,去寻找新的猎物,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生活,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最终人类留给自己的将是一片荒漠。因此,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树立勤俭节约、朴素、适度、科学的新消费观,形成再生型生活方式和多节制的新型社会,以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一个世纪之交的呼唤,正回响在世界各地。即将承担起新世纪建设重任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节选自《大自然孕育了人类》)

10,下列对“生态道德”这一概念的解说,最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B,生态道德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用来规范和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一种道德观念。

c,生态道德将道德的人际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

D,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摈弃“征服自然”的观念,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顺从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11,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道德观念造成生产方式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们将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B,人们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求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地球的承受力相适应。

c,人们由此树立了勤俭、朴素、适度、科学的消费观念。

D,由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生态道德体系的建立,是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B,在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生态道德这一概念之前,道德只是强调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

c,由于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的掠夺,才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D,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作为中学生。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共10分。每小题5分)

踏莎行·庚戊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3,结合全词,说说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14,如何理解词人的“悲秋”情结?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韪目。(共27分)

苏东坡:用文字谱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东坡是位大人物。要编写中国音乐大百科全书,也不能不为他列一个词条,因为他“酷好音乐,善鉴赏,能歌善舞,又能弹琴,终生与之为友,会作曲……”(见蔡仲穗《中国音乐美学史》446页)

可惜的是,历来谈论东坡的多是从文学的角度,即便对他所作诗词,也很少触及真正的音乐问题。其实像他那些妙绝千古的长短句如《念奴娇》《水调歌头》《洞仙歌》等,假如人们能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的话,就会得到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有这种“音乐”可赏,原有的那支《念奴娇》曲牌亡佚与否就变得无所谓了。

数一下那篇《赤壁怀古》所用的字,一百个还不到。可是诵读(无论朗读还是默诵)起来,我们就像是听了一部“标题音乐”。好乐者想必有这样的体验:倾听一首言之有物而又声情并茂的交响音乐,会叫人忘了自己所处的时空。不知不觉便神游于乐中,听到曲终,恍然如历沧桑。东坡这首词同样有此效应。它以如此经济的笔墨在接受者的思维中展演出了一代兴亡的黄粱大梦,胜过一部长篇大论的交响诗。有谁曾谱写过这种高密度的交响音乐呢!

真不可思议,它是以汉字为“音符”,仅仅调动了九十九个“音符”,便将你带进了“故国”,去“神游”了一趟。汉语那神奇的“音乐语感功能”值得语言学家和音乐家深入研究。我辈凡人,汉语的使用者,能体验和享受,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三生有幸了。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史诗、史剧味的如椽之笔。另一版本作“浪声沉……”念起来有更沉重、浓烈的乐感。到底优选哪一个?恐怕作者自己也沉吟难决。

自惭对词学无知。这里不过乱谈一些直感,只想求证:坡翁知乐,他会作曲。有人嫌他“不受词律束缚”,不合规范。我们倒宁愿他自铸伟辞,自度新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江东去》有了新声。那是革命的浪漫乐人黎青主借东坡的词谱写的一首艺术歌曲。他用的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耳朵来说全新的音乐语言,还加了伴奏,用洋琴伴奏一千年前的宋词。想当年,在守旧的词人、乐人听起来,其逆耳的程度,也许要比“学术派”眼中的白话新诗还要难以容忍吧?

萧友梅盛赞青主此作大有李斯特的气派。钢琴大王也写过不少艺术歌曲。海涅有一首诗,题为《卿似一枝花》,一时有好几位作曲家为之谱曲,李斯特的一篇最受人们称赏。联想起来,假如黄自、赵元任、刘雪庵等作曲家也以不同的风格为《大江东去》各谱一曲,岂不美哉!

只用艺术歌曲来阐释,似乎还是辜负了这首“史诗”。但是即便有了以它为“标题”的宏大的交响诗,也不能取代这首用“文字音符”谱制的“乐曲”。

说坡翁“会作曲”,还有《秋江夜泊》为证。这是一首七弦琴曲。听这首小品,凡是往昔在水乡乘过小船的,会引发亲切的回忆。曲中有水声、船语,小船与风波的对话。夜半潮生,小舟随波俯仰,都凭舟中那个不眠之客的感觉来传递。不难联想坡翁的宦途浮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无奈中的自在。

对于所爱之乐,苏东坡并非只是闲情偶寄,自娱而已,他有自己的美学思维。蔡仲德对他的音乐美学观有评价:“与白居易相近,有儒、道、释杂糅的色彩,又有保守而陈腐的倾向。”

(选自《文汇报》

15,第一自然段“当时的中国耳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之。

(7分)

答:

16,第二自然段“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有何含义?“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具体指什么?

(7分)

答:

17,为什么说“坡翁知乐,他会作曲”?

(6分)

答:

18,阅读第五自然段,你认为“浪淘尽”与“浪声沉”哪一个更好?请阐述你的理解。

(7分)

答:

猜你喜欢

道德母亲生态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