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重生于毁灭之中
2009-11-19马正祥
马正祥
在中国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有着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其间星罗棋布地屹立着6120个大小不一的岛屿。
大陈岛就是其中的一座。它位于浙江省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距台州市区54公里。
抗日战争中,大陈岛数度沦入敌寇之手,大陈岛民倍受蹂躏。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党军政残部退守大陈,大陈又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一举攻克——江山岛,迫使国民党驻军撤出大陈。此前蒋介石下令。决不能把大陈岛留给共产党,要让它成为“荒岛”,“死岛”。国民党撤离时,把岛上17129名居民全部押往台湾,遗留的物资、设施一概焚毁,并在这个1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下了5万余枚地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陈浩劫”,大陈岛从此成了人烟俱灭的死岛。
时过境迁,54年过去,今天的大陈岛又是一幅怎么样的景象呢?
欣欣向荣之“明珠”风貌
“呜呜”两声鸣笛,我们乘坐的渡轮停靠在大陈岛码头前,走上码头,拂面微风,意暖融融。
沿着宽阔的水泥路面往前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渔民新居。在一间外表装饰得富丽堂皇的楼前,我们驻了足,这是一家叫“望海楼”的旅社,门口贴着一副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位大陈镇居民告诉我们,类似这样的旅社大陈有十几家,也都是这样地豪华。我们感到奇怪,大陈岛总共只有4800多人,十几家旅社的昌盛从何而来?带着疑问我们找到望海旅社经理,这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们,旅社每天接待的主要对象是台胞、侨胞和从各地来大陈旅游观光的海内外人士。
我们沿着山坡而行,那千奇百怪、神态各异的峰岩壁石,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和神奇造化。
走过石砌的陡坡,一幅优美的画面映入眼帘,满山的绿丛中来了一群洁白的羊群,一旁放羊的岛民告诉我,这是岛上的渔民们利用岛上资源搞副业饲养的,如今岛上已经饲养了好几百只羊。
跨过几个山峰,我们来到了马道头的贝藻养殖区和浪通门网箱养殖区。近年来大陈镇政府利用大陈岛海底平坦、潮流缓慢、水质肥沃、饲料丰富的优势,发展近海养殖业,建立了深、浅水网箱养殖基地和贝藻养殖区,并设置人工鱼礁来保护幼鱼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岛上的养殖名品——大黄鱼,就是因这得天独厚的自然养殖条件而被誉为珍品,畅销上海以及周边地区。
傍晚时分,一位大陈镇领导自豪地告诉我们,经40余年生态建设,海岛环境已得到很大改观,昔日重山秃岭,现今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5096以上,成为省级海岛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级渔港,大陈镇历年投入大量资金,兴建环岛公路和5座水库,客运码头渔港配套设施齐全,同时将大陈港辟为国际避风港和鲜活水产品出口交货点。大陈海域向以渔场丰富著称,系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大陈人民以此为依托办起了以大陈冷冻脱脂渔粉厂、大陈蒸干渔粉厂为主干的重点企业。全岛村村通电话,大陈医院还被评为“省级文明医院”。岛上有2所学校,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屹立于元宝山上的5台风力发电机,使全岛昼夜通明。如今,大陈人利用自己独有的山海景观和传奇历史,开辟了海岛猎奇、空中览胜、岛礁垂钓、帆板冲浪、登山攀登、野营渡海等旅游项目,集田园牧歌、山海景观为一体。
大陈岛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无可取代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今天的大陈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科技致富已经深入人心。大陈风尾村开辟了50亩的养殖区进行重点养殖,使岛上浅海的扇贝养殖获得了成功。目前,岛上养殖的扇贝平均壳高已达到5厘米左右,亩产达到2吨以上。
没有月亮的夜是漆黑的,可大陈岛上却是座不夜城。我们来到一幢两层楼前,一位中年模样的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他叫徐贤夫,一位地地道道的渔民,从小没念过书,父辈的濡染使他也曾坚信打鱼的不需要文化。1989年,一位远方亲戚给他送来一台先进的捕鱼机器,他拿着图纸左看右瞧就是不懂。从那时起,他开始自学,现在不但能看图纸、读报,而且还自学了法律。徐贤夫这样对我们说:“不管干什么,没文化不行,现在我们大陈渔民都开始学习借别人脑袋发展自己。”
艰难“重生”的半个世纪
1956年1月,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们,胸佩大红花,扛着团中央专程送来的绣有“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队旗,跨过江海,登上大陈。第二天,太陈岛最高的凤尾山顶,几十个青年面对大海,庄严宣誓: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肩负起人民的希望,坚持到底,决不退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把大陈建成“海上乐园”!这是硝烟弥漫的大陈成为死岛后传来的第一个声音。
这是一场生死搏斗。
谁都知道地雷这玩意儿不长眼睛,可要种庄稼就必须排除满山遍野的地雷。
争执之下,一个绝妙的方法诞生:他们利用牛羊在前面开道,自己在后面垦荒,就这样破了地雷阵,队员们笑了。
排雷,垦荒,与特大台风抗争,大陈人以自己的坚强毅志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83年6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批示,要好好宣传大陈岛垦荒队员不畏艰苦的创业事迹,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要奋发图强……
历史的钟声敲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仲夏,大陈岛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才子——浙江水产学院应届毕业生李正瑞、陈志成、陈普林。他们三人在毕业分配时毅然放弃到条件优越的单位,打起背包来到大陈岛。从这时开始,每年大陈岛上都会过来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
1984年10月的一天,国家科委副主任杨俊陪同欧洲共同体的官员为新能源开发研究事宜登上大陈岛。11月,浙江省科委正式批准大陈岛为新能源开发示范岛。欧洲共同体接受了中方的建议,同意将大陈岛作为“中欧互补能源系统合作项目示范岛”!
今日的大陈,已拥有水产、造船、发电凉电、橡胶、塑料等行业,总产值达1.626亿元,人均收入6300元,居民普遍住上了2至6层楼房,地毯、壁纸、吊灯、彩电、卡拉OK、VCD,高档家具已进入渔民家中。现在的大陈渔民能文能武,既懂得使用雷达、电台、导航仪、还能操纵鱼探仪,他们的渔产品远销海内外……
53年的风风雨雨,饱尝了酸甜苦辣的大陈人,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美好的明天。
在这篇文章结束的时候,我的耳边又一次想起大陈镇领导和岛上村民们说的话:你们一定要帮我们写写,告诉我们在台湾的同胞,我们这里的情况,并转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我们想他们,希望他们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