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修井“活鲁班”

2009-11-19周刚伍

新西部 2009年6期
关键词:成林鲁班油井

周刚伍 薛 青

提起历史上的鲁班,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能工巧匠,亦有很多发明创造,世代工匠才敬之为神。

如今,在陕西延长油田瓦窑堡采油厂也有一位善于发明创新的“活鲁班”,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任成林。

已年过五旬的任成林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以知青身份在县城向东20公里的一个村子与黄土地打了四年交道。1980年12月,他被招工安排到陕西最大的企业——延长油矿勘探队,从此便在这片荒凉贫瘠的黄土地上开始打井,一干就是近30年,而且干出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一名知青,当年能被分配到全国500强的大企业工作,的确是幸事,而更让任成林感到幸运的是,他一参加工作就被派遣到黑龙江扶余油田学习钻井业务管理,为他在石油一线进行石油技改夯实了理论基础。

1985年,任成林由延长油矿勘探部的司钻班长调升到该油田的子长油矿修井队任队长,从此拉开了他技改发明的神话。

在油井压裂业务中,对生产中的“事故分割器”打捞至关重要。压井中套装的分割器最容易出事,一旦出了事,“事故分割器”打捞不出来,就意味着这口井轻则减产,重则不出油。“事故分割器”使用的工具是公锥,传统的打捞办法是采取下砸上提,往往由于砸位不准,导致沙口袋距离短浅,很容易堵死射孔段,致油泵沙卡,油井不是减产就是不出油。细心的任成林发现处理。事故分割器“失败率高达30%的原因主要出在国际公锥的设计有缺陷。他反复琢磨试验,于1985年秋天大胆地自制公锥,将国际公锥的80公分加长为170公分。用加长的公锥采取“分解倒扣打捞法”,使“事故分割器”打捞率完善到100%。现在这种加长公锥和分解倒扣打捞法在陕西石油事故处理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同行称其为“任成林长锥打捞工艺”。这种长锥打捞工艺的优点为:大大缩短了修井的时间,提高了修井成功率,提升了石油产量,并且这种工艺完全适用于“裸眼完井”和“全套管完井”。这一发明距今已有23年了,仍很适用有效。他还一年发明了两种推销器,准确推进成功率毫无折扣,一对双胞胎平分秋色,同样使用了近20年仍不落伍。

1987年,子长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属于延长油田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的瓦窑堡石油钻采公司,时任县长赫宇聘请任成林为瓦钻第一任钻井队长。任成林如鱼得水,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1988年,瓦窑堡钻采公司为了处理油井压裂“事故分割器”的事故,高薪聘请了长庆局的某技师专职处理。该技师技术比较保守,采用“裸眼完井法”中的“平面磨鞋”老工艺,成功率极低,导致个别油井报废。任成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报废一口油井,就得损失60多万元,对老区贫困县来说根本接受不了。针对这种现状,一年内他先后发明了“轴式”和“罩式”两种定向推销器,具体的办法是将定向推销器固定到油管中,使推销器左右不晃动,准确推进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百。这两项发明在陕北石油行业中广泛使用,交口赞誉,称其为。任式双胞胎双优推销器。

敢做时代弄潮儿。1996年,时任瓦窑堡钻采公司钻井队大队长的任成林,放弃大企业高薪水高奖金,毅然下海办起了子长县秀延钻井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该公司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在陕北颇有几分名气。他继续发挥技改特长,先后又发明创作了大量的石油钻井新设备。他对自己的技改发明没有申请专利,而是毫不保留地向外广泛推广,让石油之花开遍了陕北的黄土高坡。

在打井过程中,任成林处理沙卡,掉块,埋钻事故有自己一套先进的办法。传统处理沙卡,掉块,埋钻的方法是开反车倒扣,然后用反扣钻杆倒至卡点,再用正扣套洗桶,套下去后,又用反扣钻杆倒开,这样反复至钻头结束事故,俗称正扣套反扣倒事故处理法,这种工艺最明显的缺陷是费时、费工、成本高。而任成林发明了一种省时,省工,省钱的“套,抓、补”并举的处理沙卡、掉块,埋钻的“三合一”事故处理法,在陕北油区被普遍采用。

任成林在处理卡钻事故上亦有创新,他通过几十年的经验,用井深乘钻具吨位,一次性将钻具倒至井底卡点处,用套洗桶套抓并举,一次性完成,不用反扣钻具处理卡钻事故。

任成林不图名利,乐于奉献,多年来,他的足迹曾遍布北方的广大油区,他的事迹被油区人传为佳话,被称为修井“活鲁班”。从2000年起,他先后多次荣获了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嘉奖,2008年6月被评为第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十佳英才人物”,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和张怀西的亲切接见。

猜你喜欢

成林鲁班油井
传承
用心听见光明
力争上游
温文尔雅的百岁奶奶
天高云淡
捞油井捞油周期优化与捞油管理研究
期盼
反复见水井的治理措施
鲁班造伞
鲁班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