烎:网络群声鼎沸的缩写
2009-11-18韩浩月
韩浩月
继“囧”和“呆呆”之后,又一个古汉字走红中文互联网,它就是由“开火”组成的“烎”。“烎”读音“yin”,有趣的是,它和“囧”有着同一个意思,即“光明”。不过,和“囧”一样,“烎”也被网民赋予了许多“光明”之外的涵义,这些涵义包括“霸气”、“彪悍”、“勇猛”等,而且围绕“烎”诞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如“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寂寞已经过时了,咱玩的是烎!”“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
从这些语例中,可以发现“烎”和“囧”有着很大的不同,“囧”更多地是表达一种自嘲态度和戏谑心态,而“烎”却有着一定的攻击性,如果“囧”意味着阴柔、幽默和中庸,那么“烎”则代表着阳刚、明朗和直接,可以说,“烎”比“囧”更能代表当下的网络生态,与“烎”相比,“囧”的确过时了,这点的确与我之前对“囧”的流行所作出的判断那样,“‘囧不会永远流行,当新的网络流行字词诞生之后,它会被取代,但它曾经的寓意却会注入网络文化的血脉。”
说“烎”更能代表当下的网络生态,是因为这正是一个网民四处“开火”的时代。通过互联网掌握话语权的网民,正在肆意享受着获得发言渠道、表达自己观点的乐趣与快感,在这种乐趣与快感的驱动下,难免有言辞过激、轻浮无物之嫌,“开火”难免成为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代名词,也因此产生了“网络暴民”的说法。诚如那些“荧你就像碾一只蚂蚁!”所传达的那样,是一些网民遮掩不住的暴唳,缺乏对人和事物理性、严谨的判断,让“烎”这个字沾染上了浮躁的色彩。
认为“烎”是个性而把“烎”当作不分缘由开口就骂的理由,这是对“烎”这个字最大的误解。对于大多数网民而言,“烎”更多地由“正义感、良心、责任”等词汇来组成,“开火”不是污言秽语,而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对社会、政治、人心等方面的不公、偏见、灰暗勇敢地予以批判。“烎”是说破“皇帝的新装”的方式,“烎”是替弱势群体主持公道的办法,“烎”是表达公民言论权利的形式,正是由于近些年来互联网上“灵”声一片,才让那么多涉及机构腐败、官员堕落的事件被频繁曝光,也是因为这一片“烎”声,让那些见不得光的人想到网络监督便两股战战。
在“烎”的衍生意义中,有这样一个层面的意思,“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这个定义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打动人心,即“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这在几千年来讲究长幼尊卑、中庸至上的国度来说,这一个可喜的变化,这句话除了体现网民的自信与勇敢之外,还有着一股新鲜的、蓬勃的朝气,这股朝气的存在,让那些威权与强权的嚣张气氛会顿时黯淡几分。当然,挑战并不意味着胜利,但挑战是一种姿态,是打破不合理制度、制定合理秩序的一种必然。
还记得那个最早的网络流行字吗?“靠”,“靠”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实质的行动掩藏在里面,但“烎”不一样,“烎”虽然也有着口头泄愤的表征,但网民已经拥有了行动的力量。网络十年,网络舆论也有着它的发展规律,从早期的只谈风月,到中期的群众大拨哄,到现在的群声鼎沸,网络舆论找到了发力对象,也因而具备了某种神圣的使命,“灵”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驱使下诞生的,如何让“烎”摆脱个人情感的宣泄、个人好恶的狭隘,而成为推动网络公民社会崛起的动力,这需要我们合理地“烎”,节制地“烎”,战略地“烎”……将掩藏于我们文化血脉中的斗志和热情,一点点地释放出来,用以改良我们身边的一切。如此,则“烎”的功用才会善莫大焉。
“烎”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也许有一天它会沉寂不再流行,或者被别的什么流行字词代替,但它的寓意会长久地流传下去。网络让这个古老的汉字有了新生,概因它饱含着我们的情感寄托,当它成为众口一词的载体,便会具备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会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