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

2009-11-18刘晓佳兰培真刘旺盛

物流科技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刘晓佳 兰培真 刘旺盛

摘要:为了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角度出发,整合优化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并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optimizing the overall curriculum desig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tegrates and optimizes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urse,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the present learning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is paper probes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mt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本文结合课程组多年讲授本门课程的实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就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几个方面,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所需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公式多、定量计算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除了课堂的讲解还需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由此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难度都较大。因此急需加强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规范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本文将要探索的内容。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我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现有体系整体感觉处于较杂乱的拼盘状态,没有建立起本学科完善的结构,目前虽然有几所高校将本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但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当今市场上关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教材也有多本,但教学体系和内容也处于大相径庭的状况,作为教师就要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找寻本门课程较完善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内容庞杂、毗邻知识多,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着交叉性,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之间重复性过多,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

(3)由于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复杂等特点,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理论多、模型多,难懂、难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线索,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整门课程的线索和思路,将各部分内容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感受到清晰明了、主线分明的知识架构。

(4)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各类模型,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理解物流系统规划的实质,抓住其规划的线索和思路,并将所学的模型运用于实际。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决策模型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如何将学过的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有先修课程运筹学的铺垫,为学习模型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问题即“学了不会用”、“不知在哪用”、“不知如何用”,需用课程设计和仿真实验加强训练,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提到过目前已存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精品课程有2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教材有多本,郝勇、刘联辉、蔡临宁、董维忠还有贺东风、姜大立[1-6]等人都编著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面的书籍,在此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对其进行介绍。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呈多样化,各本书籍虽然写得各有特色,但纵观知识框架和内容,整体而言存在着体系较杂乱、内容较庞杂,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因此也就导致同样是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学习,但所学的内容却相差甚远,本文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角度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理念,寻找课程总体线索,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整合各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课程知识体系和核心理念。物流系统规划理念就是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传统的物流问题,最终目标是降低物流系统的总体成本,决策的概念是该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整本教材始终。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会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对各类孤立的模型如何用一条线索连接起来,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规划的思路,因此需要理顺全书的思路,以“基础理论——战略——战术——运作——评价和实施”作为全书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将各部分模型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通过课程组的研究,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共分为5篇11章,具体见表1所示。

3建立起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课程体系规划,在现有教学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及教学经验,提出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3.1改进教学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实践性强,分析和设计手段新。针对上述特点,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传统黑板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由于本门课程定量计算多,公式和模型多,板书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学生可利用教师板书期间预习即将讲解的内容,对新知识有一个缓冲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动手随老师一起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求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之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多媒体教学——表现物流过程生动直观,利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视觉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弥补板书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的缺点。

(3)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和模型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新的知识,因此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课程设计的结果需以设计报告提交,并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在此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报告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可通过学习软件来模拟物流系统仿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模拟物流系统操作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课程组提出了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教学”的模式。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对业界动态的介绍和评述,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必然结合运筹学、预测学科等技术领域,因此在布置习题和任务时要注重学科的交融性,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3.2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充分开发网络资源,使用开放的教学手段,建立物流系统规划的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课程网站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的知识框架构建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力图做到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建设演示类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实验)大纲及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要求、教学指导、电子教案、教师课堂实况的媒体录像和视频教学等网络课程的建设等。

(2)建设学习类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性学习,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详细展开,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例题精解,练习与思考,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和其他高校开发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等,可以满足不同班级、层次、教学进度的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学习。

(3)网站提供的教学讨论反馈区,可实时发布课程疑难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和网络释疑,并可通过网上实时发布课程信息、教学情况调查、学生意见反馈等。为教师组织网上教学和讨论、课外辅导和答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手段,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便于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真实地说出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和意见,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4)网站中的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学生除了完成课程基本实验内容外,还可自己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改进、实施等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介绍本专业的相关软件,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

4改革考核方法

目前本课程现有的考核方法为:总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是以多次的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而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成绩单独核算,不计入本门课程总成绩的考核标准。

以上考核方法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平时成绩的计量还较模糊;第二,课程设计的成绩不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也不作为独立的成绩写入该学期成绩单,不参加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的应付心理,积极性不高,仅仅以“通过”为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作业及课程设计的积极性,需把这些成绩进行量化计入到总成绩中,使课程成绩贴近真实,课程组在此提出了新的成绩考核标准:

总成绩=5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20%×课程设计成绩;

平时成绩=40%×作业+30%×考勤+30%×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成绩=25%×设计整体思路+25%×模型的运用+25%×设计报告的书写+25%×答辩情况(语言表达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5结束语

本文在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及教材存在的诸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本门课程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勇,张丽,黄建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联辉,彭邝湘. 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 蔡临宁. 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董维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 贺东风.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6] 姜大立,彭良涛,张军.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