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片段

2009-11-17黄宾堂

民族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西街古井北海

黄宾堂(壮族)

二十多年前的冬末,我初到北京,第一印象是北京的树上不长叶;二十多年后,我与一北方人回广西,他的第一印象,是指着大道两旁的棕榈树说,南宁怎么那么多假树。人是有盲点的,于是有了一句格言,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谢广西同党的邀请,使我又增添不少新鲜的记忆。

阳朔西街

实话说,我对很多旅游城市旅游景点的民风变易向来持基本否定的态度。那是一次性心态下的陷阱和谋财,是地头蛇对外来客的温柔猎捕,所以游客在收获美妙的同时总伴随着遗憾。

然而,西街是一次颠覆。

漫步在这不足一公里的西街,林立着各式商铺酒吧餐馆旅店网吧书画店音像店等等;建筑风格更是融汇中西,田园式的返璞型的后现代的,创意无限;招牌大多中英文呈现,极具想象力。你随意进入一个商铺,都会遇到闲适而客气的微笑,而不是我们见惯了的那种虚假的热情。西街人做生意就像平常日子居家生活,客人来购物就当邻居家的串门,即便是老外客人,西街人也大都能操外国语言,行外国礼数,平等、亲切而轻松,你购物的欲望和掏钱的预期与这种气氛非常吻合,不需特别防范(或者说即便吃了亏也心甘情愿)。果然,你试着问价格,然后习惯性地讨价还价,得到的一律是不还价,我在一个箱包店问价,说120元,还价,不允,再还价,主人干脆说:130元。这就是西街,童叟无欺,中外同价,老外掏着美元,也能享受国人价格。世界大同,西街人就有这种胸怀,无怪乎每年踏访西街的游客达150万,数千老外或长或短在此流连,甚至把护照变成了定居户口,在当地娶妻嫁郎。习惯于讨价还价的我,在经历几次这种不习惯之后,反而认可了这种规则,这是相对真实的规则。你想想,到邻居家买东西,你好意思讨价还价吗?双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缘分,那种岁月慢慢积攒下来的情分,这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可靠和信任,西街人做生意就是这个理儿!

形成这种品格与西街的成长有关。30多年前,西街周边还是菜地农舍,“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是西街的写照。当地人在美轮美奂山水的浸养下,怡然自得,与世无争,淳朴的乡风民俗根植于这种田园般的生活中,就具有了坚硬的质地。所以他们不会急功近利,不去幻想一夜暴富,即便商潮滚滚机会在前,也只会顺其自然,闲适却不慵懒,无利不起早,有利也不玩命,一切按着自己的心理节奏行事。我在一个店铺看一位姑娘在一台简易的织布机上操作,五颜六色的彩线在她手里变成各种图案。我问织一块布用几天,她说两天,我说要买你这块布,晚上给加个班行吗,她说不行,晚上还要耍呢,多住几天嘛老板,生意是做不完的。

平淡的话,却近乎箴言。

这里的人都是生活者,平和,淡定,不是职场,更不是官场,有竞争,但不是你死我活。有一家餐馆,店名叫“没有”,据说是个美国人起的。“没有”,是空间,是悖论,是无限,是想象力,颇具哲学意味,但不生活,所以开始并无人光顾。后来老板虽画蛇添足但颇生活化地在门面上用中英文加上了几条:没有热啤酒,没有不好的饭菜,没有不好的服务,没有敲竹杠,没有不好的客房。这外国人的哲学与中国本土的生活化一结合,便具有了发酵力,于是“没有”餐馆火冠西街,老板还一口气开了三个分店。

还有一个没有,就是没有报亭书摊。职业的习惯我一连问了三人,均茫然,不知是对书店的茫然还是对我问此话之恍然隔世的茫然。我好不容易找到城里也许是唯一的新华书店,卖的只有两类:教辅和音像。西街是休闲的西街,逛逛书店翻翻书也应是休闲之内容。真希望有人也开一家“没有”书店,没准儿也是一大商机呢!

也有“有”的,比如啤酒鱼。这种取之漓江的鱼,不去鳞,双面煎后,佐以葱姜蒜和啤酒焖煮,满街均卖,全城尽食,最后也就利益均沾,自给自足。看来创意和特色是需要的,在这一点上,环球同此凉热。

西街地处阳朔县城中心,头枕漓江,脚踏公路,周边美景环抱。在三四平方公里范围内,环绕着大榕树、兴坪、杨堤、遇龙河等七大景区,那景致,牧牛归舍,田园如画,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旅游的方式也丰富多彩,可竹排漂流、徒步、自行车旅行,也可攀岩、探洞、乘热气球观光。加上那个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激情上演着《印象•刘三姐》,集山水、风情、文化之大成,你可以花180元从正门进入,也可花40元到农家自搭的棚子上野趣十足地观赏。

面对这一切,你那堪比大海苍穹丰富的心灵肯定也能找到对应的爆发点。而西街,是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一位高人是这样概括的:当你在山水中迷醉,便回到西街解醉;当你在西街中毒,便游荡于山水间解毒。山水是仙界,西街则是俗世。每到夜间,霓虹闪烁,人头攒动,充满诱惑,一切皆有可能;各国语言交汇,不同肤色杂糅,西街与游客互成风景,相互欣赏,融洽、和谐、不设防。有烛光下的喁喁私语,也有露天的光膀吆喝;可以在酒吧聚众宣泄,也可独自舔舐伤感。逛西街是一种体验,在这种轻松休闲的氛围下,将心灵放逐、梳理、回视,或者等待不期而遇,等待缘分的降临,甚至,你可以独自去发呆。西街,揽天地之灵气,敞包容之胸怀,让你尽情。

偷得浮生几日闲,梦回西街,一片灿烂。

北海老街

北海是与银滩联系在一起的。那片绵延数十里的海滩,滩长平,沙细白,不含泥,无鲨鱼,空气饱含负氧离子。到了北海,第一欲望是更衣换行头,赤足戏耍银滩,与那号称浪柔软、水温静的大海亲密接触。白天,天高海阔,看日出日落,感受阳光下泛着银片的长滩;晚上散步,白炽路灯下雪一般耀眼的白沙,一堆一堆,海风带着浓重的潮气,浇透你一头一身。

舔一舔嘴唇,这就是北海的味道了。

北海是与珍珠联系在一起的。因了那个“合浦珠还”的典故,因了那句“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耳熟能详,还因了自汉代以来南珠一直是朝廷贡品的地位,珍珠自然成了北海一张艳丽的名片。矗立在银滩广场那座硕大的珍珠意象球体,就是北海的象征性地标。

北海是与生长联系在一起的,30年前,这里还是遥远、封闭、朴拙、默默无闻。30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走向国际市场的门户和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铁山港的巨吊,市区北岸的鳞次栉比,环海大道的旖旎,草木繁茂,莺飞燕舞,活力荡漾,生气勃勃。

这是北海的精气神。

还有一处地方,虽不为人熟知,但对这座城市至关重要,这就是北海的老街。

这是一条百年老街,沧桑的肌理弥漫着历史的气息。1876年的《烟台条约》,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北部湾这片沉睡的海域第一次牵引着大洋彼岸洋人的目光,他们纷至沓来,设立领事馆、商务机构,建造邮局、医院、教堂,于是中西融合蔚然成势。在这条不足两公里的老街上,骑楼式的岭南民居风格与卷拱窗柱式欧洲元素结合,两三层的西洋式阁楼上却雕龙画凤,依稀可辨的商号石匾,中文洋文互见,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

老街上有一处“东安马(码)头”的牌匾,这是北海开埠前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当年老街的住房是前面临街,后面靠海,涨潮时船可直抵后屋,形成前店后库兼码头于一体的奇特格局,海鲜干品时令百货,■乃一声,备齐入库。可以想象,当年的船帆点点,户户码头,成就了老街的灯红酒绿,繁盛一时。

今天的老街上有一组摇水井的情景雕塑,两个小伙子拉动着木杆摇水,栩栩如生,这确实是数十年前的情景再现。据记载,老街的东西两头有两处古井,一是当年珠海路的接龙桥双水井,这是庞氏家族的祖传老井,属于私人所有,至今已有200年历史。海边的淡水珍贵,庞氏先人有商业头脑,金山银山不如给后人留口活水,既荫及子孙,也惠泽百姓。据说井水还有奇效,古井附近就颇多长寿的百岁老人。另一口古井是当年中山路的观音堂双水井,1887年曾重修,并立有古井碑记。据说水质甘甜,用其酿酒,醇香味厚,当年古井附近就建了多家酒坊,是洋人买办经常光顾的地方。这古井也是老街人的生命之水,方圆数里的居民均在此打水喝,一些无人手的商铺或大户人家则雇请专职的“担水人”。于是早晨或黄昏,成群结队的担水人穿街过巷,如同老街一条条流动的管道,将生命之水输入百户千家,成了老街一道独特的风景。

漫步于这条经过修旧如旧的老街上,仿佛穿行于历史与现实的隧道中,你会感到气静神怡。偶有逶迤而行的盲人,用车驮着一张木板床,打的是“盲人按摩”的心理招牌;斑驳泛白的西洋式旧窗户里不时飘出粤曲小调;一条窄得只容一人通过的老巷不知藏着多少风流韵事;骑楼下乘凉的老者神态安详,百年老屋百年风,似乎并无多大改变,时光静止了,儿时的生活对接于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炎炎夏日泛起一片清凉。

大千世界,车水马龙,竞争奔忙,追逐利禄,这一切于老街都如同无根之浮萍,雁过无痕。就如一位英国人所说:若城无旧屋,如人类无祖先。老街是先人沉淀的智慧,它是一种文脉,一种气脉,是现代人再出发的坐标。

猜你喜欢

西街古井北海
西街女人
小西街
All Is Well
不止是一条街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北海四季
北海之魅
最忆是北海
古井
少年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