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009-11-17孟凡奎
孟凡奎
【摘 要】本文就如何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三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上下功夫。四是分层教学法使各类学生受益。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 分层次
一、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1.设置悬念导入
思维从疑问开始,由问题的存在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新问题,再不断地反复进行,直到问题的解决,这是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特征。由于他们有好奇心,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都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认知上的困惑、矛盾心理。教师若能创造性地驾驭教材,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和有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开讲时就创设悬念、适当置疑,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设疑、悬念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问到“点子”上,对问题抓得准、问得恰当,才能击中要害,抓住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矛盾时的契机,引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所提悬念疑问,应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等,同时问题要具有新颖性、富有启发性,学生闻所未闻,始料不及的,才能造成深深的悬念,从而产生探求的积极性。
如在教相交线时,引导学生动手剪布片,使学生初步形成对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认识。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用剪刀剪开布片,同时观察剪开布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学生可能发现,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启发学生,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把手之间与两刀刃之间所成的角以及把手与刀刃之间所成的角可以看作是两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以旧引新导入
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根据学生平时到影剧院看电影找座位先找几排再找几座的方法,引申出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必须有两个数,而且这两个数是有序的。由于联系生活实际,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容易理解掌握,而且进一步激发增强了学习动机。
数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来导入新课,来加强对学过的知识的巩固,这种导入可以从总结旧课入手,也可以通过学生听、写、练等活动,或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回顾旧课导入新课。但这种导入往往缺少趣味性,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教学时,事先精选一至两个新旧知识之间,最具实质性的联系点,再精心编写一段“导语”,以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文本形式出现更使得数学材料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把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变“苦学”为“乐学”。
如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工兵排地雷。
我说:上节课做游戏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新游戏,那就是工兵排地雷。游戏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根据给出坐标点的数值,找出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一类是根据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找出坐标点的数值。先请一位同学上来找一找,用鼠标点一点。如果你找对了,地雷就爆炸了。如果找不对,地雷就不响。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上台操作的学生都做得很好,地雷在各点上纷纷开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快复习巩固了给点找坐标的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巧妙的情境设计,地雷在坐标系中心开花,使学生对原点坐标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三、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上下功夫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眼神等途径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勾股定理时,我在课上来了个小插曲: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这个定理,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都有关于这个定理的记载,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在《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西周时期早已发现这个定理,因此称勾股定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发现了这个定理,因此国外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勾股定理至少比毕达哥拉斯定理早发现了500年。从而一方面为古人的成就而折服,同时又为我国古代数学的丰功伟绩引以自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潮,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坚定决心。
四、分层教学法使各类学生受益
1.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的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初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3.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