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为先,实践为本——农村小学开展环保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9-11-17赵立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环保农村小学实践

赵立刚

【摘 要】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现实性主题。面对令人堪忧的农村孩子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我校几年前就开始重视对社会的环保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意识为先,实践为本的原则,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参与和实践,重视评价,让学生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能力。

【关键词】意识 实践 环保 农村小学

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世界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现实性主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创立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保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我国,占全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地大物博,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淡薄。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也令人堪忧。所以,让农村的少年儿童也能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不但要用课本,而且要用身边一些活的教材,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危害,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校、村庄、家庭开始,从美化、绿化环境开始,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深入村庄、家庭,影响周围的人,促进成人的环保行动。

我校虽地处农村,但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已有几年。在教育中,我们坚持意识为先,实践为本的原则,选择少年儿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最终变为自觉的行动。

一、营造氛围,课内渗透,课外补充

1.我们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教育的隐性动能,在自己的学校里创设优美环境,能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新建的三个大花坛和一个大草坪,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整洁;把环保宣传画贴在宣传窗内,供学生观赏、评论;每个班级设立生物角,使班班有鲜花绿叶,室室有小动物相伴。学校特意营造的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自然激发了孩子们爱护环境之情。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中获得环保知识。小学教材中有着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境教育内容,而环境教育的渗透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三组课文的主题就是“爱护美丽的地球”,通过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科学课的内容包罗万象,这使得环境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等。

3.我们也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系统教育。在广泛阅读别人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和特定的纪念日,自编《环保教材》和《环保小资料》,作为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我们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又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每学期开展一次中队环保观摩活动;每个月安排一个环保主题活动;每周利用晨会课或班主任下班时间进行不少于一课时的环保知识学习,使环保教育扎实有效。学生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环境保护认识便会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浅到知之深刻,学生的环保道德评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保护环境的道德义务。

二、因地制宜,组织考察与调查,提高认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还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开发教育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课外、节假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考察与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地球,人人应该保护,把环保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1.大自然的考察活动

农村具有广阔的天地,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少年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开始,我们就发动全校学生开展“我是调查员”活动,调查身边的污染物。通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展“我是侦察兵”活动,寻找引起污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以村为单位分别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查。如对西郑巷村的土地流失情况、后郑巷村砖瓦厂用土情况等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践、访问,学生了解到西郑巷村解放前有613亩,1968年有580亩,到现在只剩400多亩,人均不到半亩;后郑巷村砖瓦厂一天生产5万块砖,每天用土186.3方,一年泥土流失共68000方;剑山村56户人家有39户办有私营厂,其中33户每天发出刺耳的噪音,有车床仪表声,塑料粉碎机声……这些数字和资料,使同学们知道平时自以为不错的家乡环境,其实问题已日趋严重,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在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强烈的愿望。

2.大社会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孩子们把对环境的认识转化为参与意识的自觉行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了解社会环境。与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对自己居住地区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此,我们利用寒假期间发了一份寒假环保调查表:在春节时间,分别对一次性物品、垃圾处理、吸烟情况、鞭炮燃放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

学生通过调查所统计得出被调查的275户家庭使用一次性桌布的有141户,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有33户,使用一次性杯子的有81户,使用塑料袋的有275户,其中有13户随便处理垃圾……联系自己已有的环保知识,树木被任意砍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景象浮现学生的脑海,学生深深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2)开展专项调查。根据郑巷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专题调查。郑巷村赖以生存的剑江河流是姚西北部最长的河流之一,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剑江人。但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开展了“剑江水质为什么会有臭味?”、“现在的剑江河为什么不能喝?”针对剑山村家家都有家庭工厂的现象,我们还设计了“多少分贝以上为噪音?”“噪音是怎样测试的?”等专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并咨询环保局的有关专家。在访问、参观、测试、座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动手能力,一部分学生还写了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专项调查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使同学们对环境破坏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确确实实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帮助他们获得了注意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认识到环境与他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参与的动力。

三、内外结合,组织实践,强化意识

学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的环保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知识得到内化和巩固。

寓环境教育于少先队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既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能力的目的。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成了学校的环境教育节日,这类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班会;人人争做“护绿小天使”等。成立环保宣传小组,通过红领巾小广播,校园环保宣传角,保护环境图片展等活动,在全校掀起了“环保热”,人人关心环境问题。同学们还通过文艺、宣传画、手抄报等形式宣传环保,接受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环保农村小学实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