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新发现
2009-11-17付东杰
付东杰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创造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 英语教学 培养途径
一、引言
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正是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变革,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任务。以往谈到创造性就只与科学课联系起来,似乎人文学科的只肩负知识、文化传承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创造性来自于全脑的开发,来源于知识的综合运用,靠的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于每个学科教学中。
二、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创造力也叫创造性,它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它作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实际上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实际上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里说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思维特征,实指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疑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热衷于科研和创作,处理问题时常可以另辟蹊径。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创新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常规性思维之不同,在于创造性思维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敢于向陈旧的观念挑战,突破旧框框、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思维,活跃的灵感等。吉尔福特提出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层次上的特征。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内的各种认知能力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也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吉尔福特也认为,发散思维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多个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实际上,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或主导,但从横向上看,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协调活动。而只有把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创造性。在教与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标新立异,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基础,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以及与发散思维紧密相关的联想思维的培养。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目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的想象又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建筑在某种联系基础上的,既是以联想思维为基础的,所以,培养发散思维就要首先培养联想思维。
2. 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所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想法。培养联想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表面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搭上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混杂的事物表面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3. 收敛思维的培养
收敛思维就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
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
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可以从培养比较、类比和分析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是一个“先发散后收敛,先感性再理性”的认知过程。
四、实践中的发现和思考
1.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越熟悉此模式,课堂进程越顺利,效果也好,学生的想法多,发言积极踊跃,也越能产生新颖的答案。同时,还发现准备得时间越长,学生进入状态越快,这可能跟语言的基础有关系。平时越活跃、越团结的集体,这个模式的使用效果越好。课后在对此模式评估时,学生给出的反馈也是这样的。
2.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得到了运用和发展,能使学生产生超出常规的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把不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3.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在积极思维,使用词汇表达思想,这不但是最佳的练习口语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活化词汇的方法。同时,学生也在努力听别人用词汇表达思想,这不但是很好的练习听力的过程,也是很好的扩充词汇的过程;通过最后一步的写作练习,学生无疑提高了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实际上,这也是使写作有话可写,具有新意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张春兴等.教育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出版,1982.
[3]张德.教育心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加涅著,陆有铨等译。学习的条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