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阶段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009-11-17陈允海林乃芳
陈允海 林乃芳
【摘 要】中考是初三学生所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原因的分析,寻找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原现象 高原期 自信心 心理素质
许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在最近初三进行的一次中考模拟测验中,成绩下滑严重,只达到了班级中游水平,特别是数学,仅得了90分。她自己也觉得很惭愧:“我已经非常努力的复习了,在考场当中,怎么也想不起来,教上试卷后,就想起来了。”她的数学老师也很为难:“学习中的问题她几乎都会,如何辅导呢?”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学习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会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高原现象”。学生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多数会出现“高原现象”,只不过是经历的时间长短、轻重不同而已。如何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让其顺利度过”高原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高原期”的原因分析
1.家长期望过高,中考生不堪重负
望子成龙,一直是我们中国多数学生家长的共同心愿,于是,作为学生的家长,不切实际、不分场合的推销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杜娟是一位初三学生,学习非常用功认真,父母对其寄予厚望。原来成绩一直很好,在第一次模拟考中,成绩不很理想,开家长会时,他母亲失望的流下了眼泪,他的心理压力很大,出现了神情焦虑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做数学题时,老师站在他的跟前,竟然紧张的写不成字,更别说做正确了。
2.没有良好的心态,缺乏自信
“中考对于你至关重要,如果考不好就……”社会、家庭、学校都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信号,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这一信号越来越强,学生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不知何时我才能告别痛苦”,“再不努力我的人生就完了”, “如果考不好怎么办?”明明是优秀学生,面对父母、老师的殷切的希望,强迫自己刻苦学习,这时却只能用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检查一道非常简单的选择题。部分学生心里真的没了底,内心十分焦虑、不安,有一种莫名的浮躁,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情绪郁闷,提不起精神来。如果模拟考试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考得不理想,于是就感觉压力更大。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学习和复习效率降低。
3.目的不明确,疲于应付
陈奇的学习一直是跟着感觉走,毫无目的的学习,成就感不高,课堂上死气沉沉,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他只是听课做作业记笔记,变成了注入知识的容器,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降低。课后,只是为了不受批评而写作业,一味应付。不管组织什么集体活动,也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的的提高和成绩的发挥。
4.知识不扎实,遭遇瓶颈
王允玲是一位学习非常用功的学生,上课非常认真,课堂笔记也无可挑剔,考试成绩相对不稳定,在一模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他感觉很茫然,无所适从,学习陷入一片痛苦中。成绩忽高忽低暴露了其学习的不扎实性。
二、克服“高原期”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品质、坚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引导为前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力争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去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我们面对的是多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心理问题也呈现多样性,由此产生”高原期”的原因多种多样。要减轻负面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家长先要安定下来,正确面对中考,不要把自己对中考的焦虑和不良情绪传染给学生。家长和教师要学会真正的倾听,孩子就会乐于向你倾诉,倾诉是缓解孩子压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要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冷静、温馨、零压力的备考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建立他们的心理档案,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并找出原因。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纠正他们错误认识,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
(2)调整心态,强化信心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中考冲刺阶段,心态上要自我放松,淡化中考,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成绩,不要任意放大别人的进步,导致自信不足。
可经常进行自我比较,每天取得了什么进步、做题正确率有提高吗?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信心;每天早起时对自己说声“我能行”积极进行自我暗示等。
(3)增强自信,优化情绪
积极增强自信要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找出自己心情郁闷和压力所在,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跑步等,发泄不良情绪。每天早晨给自己加油,用莫名的兴奋,开心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2.教育学生学会复习
(1)用好课本
温习课本、研读课本、吃透课本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所有的考试,包括中考,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即课本是一切考试题目的母题。对课本内容不能似懂非懂,模棱两可,死记硬背,只有吃透课本,才能准确地、毫不含糊地掌握每一个概念、原理、定律的内涵,理解它们的实质、找出内在联系和最基本的应用实例,理出脉络,形成知识系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制定复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学会做笔记,复习后做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查缺补漏的同时,不要忽视优势科目的复习。
(3)查缺补漏,温故知新
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常翻前面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直到烂熟于心。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
3.改进学习方法,及时进入状态
要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学会进入状态。要体验各考试的不同情景,考试时的感受体验,坦然面对考试成绩,及时总结学习中的得失,到中考的时候会很顺利地适应中考的考场。
总之,只要坚定目标,留给自己一份自信,自己去感悟答题的得失、打造好自己学习的坚实基础,一定能尽快走出”高原期”,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陈友松.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3]宛长编译.发觉成功的潜能.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4]程帆编译.战胜人性落点.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