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培养成本的角度看学校管理
2009-11-16王卉芳
王卉芳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免费职业教育已成历史,从学生培养成本的角度看学校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涵义与组成,对中职学费标准偏高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明确了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学校在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成本分担与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培养成本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管理政府管理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学生培养成本的涵义与组成
学生培养成本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倡导的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有关生产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存量。人力资本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脱产的正规、非正规的学校教育;二是通过生产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前者产生外在效应,后者产生内在效应。既然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的、专业化的途径,那么,学生培养成本问题就成为经济、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中职学生培养成本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包括广义成本和狭义成本两种含义。广义的中职学生培养成本是指培养一个中专学生,国家、家庭和社会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教师工资、辅助人员工资、图书杂志、仪器设备、教学用建筑、水电费用。等等。这些成本通常可见于学校的日常预算和开支账目中,它们的开支形式是工资、津贴、设备购置费用、折旧损耗、维修费用等。狭义的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成本是指中职学校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属于财务范畴的以货币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不包括社会和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狭义的职业教育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人员经费支出。为传授知识消耗的活劳动报酬,包括在职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各类津贴、奖金、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支出等;学生奖助学金(包括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学生生活物价补贴、医疗费用:日常公用支出。是指为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而发生的日常消耗性公用支出。包括行政办公费、教学材料购置费、招生费、实习费、通讯费、水电暖费、差旅费、交通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招待费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如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的耗费:修缮费用等。
二、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成本分析
教育部规定,职业学校学费的收取占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日常运行成本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根据我们对**省五所中职学校的调查分析,2008年中职学校一般文科类生均日常运行成本为6000-8000元,理工类学生均日常运行成本为7000-9000元,艺术类学生均日常运行成本为8000-12000元。按学费标准占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计算,文科类学生学费标准大约为2000-2250元/人年,理工类学生学费标准大约为2250-2750元/人年,艺术类学生学费标准大约为35000元/人年。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26元。依此数据计算,2008年我国普通中专在校生平均交费额是3815元,占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8%。达到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08.2%。从单个省份来看,比如**省2008年人均GDP为8200元,居民年均纯收入城镇大约9000元,农村大约3000元。以目前**省中职学校一般本科专业学费3000-3850元,人年的标准计算,中专学费标准占人均GDP的50%左右,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5-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0-129%,分别高出全国10-60个百分点。除学费外,学生还需要交纳住宿费500-1200元/人年,以及其他必要的生活、学习开支大约3000-4000元/人年。按照此分析**省只有50%的学生家庭能够承担学生当年的教育消费,50%的学生家庭当年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当年的消费,需通过其他渠道弥补学生当年消费缺口。
三、从学生培养成本方面优化学校管理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速度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政府保障力度降低,致使学生个人分担的成本偏高,出现了“上学贵”的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培养城市。
1、降低学校运行成本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可以降低中职运行成本,降低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成本的分担,具体措施:一是规范分配,确定学校人员经费占基本支出的合理比例;二是适应控制学校的基本建设规模,严格基建项目审批;三是加强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建立贷款审查备案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四是积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政府贷款,建立学校事业发展融资平台,缓解学校的债务压力。五是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确保个人分担部分规范、透明、公平。
2、采用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一线服务的专业性工人,其实践性强。为此我们建议在职业教育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从而降低学校与学生的培养成本。可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明确产学研三者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始终处于主动位置,而不是先让企业走上门来。要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育人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行业的支持、参与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取代的。因此学校要与当地企业建立平等、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社会资源,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问题。
3、加大资助工作力度
一是完善国家财政资助体系,向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学金。二是建立稳定的金融助学贷款体系,一方面完善信用体系,控制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鼓励学生以将来收入还贷,减轻家庭负担。也可以推行服务还贷,即鼓励享受贷款的毕业生从事国家重点保护的、特殊的、条件艰苦的职业和重点扶持的地区工作,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来还款。
4、适当加大政府投入
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比例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兼顾地区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距、职业教育收益差别等因素。在具体分担上应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地位,在考虑个人分担比例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可以实行有差别的收费标准。政府应加大对公办职业教育的公平投人,由于中央、省和市州政府财力的差距,其管理的高校得到的政府拨款差距太大,因此,中央政府应建立对地方职业学校转移支付的机制。加大政府对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成本的分担比例,减少受教育者个人的成本分担比例。
总之,从学生培养成本方面优化学校管理首先必须对高等教育的成本有一个统一的量化口径和规定,同时考虑职业学校发展速度、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居民承受能力、地区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综合确定。但如果研究出一种定量的方法,相信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政策及收费政策的制定将起到更重要、更直接的作用,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