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物流先行
2009-11-13董芸
董 芸
摘要:苏州是一个主要靠外商投资发展起来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城市,没有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新型工业化。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物流业、改善苏州经济增长模式可以说适逢其时。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业;第三方物流
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一场集卷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经济下滑、失业上升、企业倒闭的情况,我国也未能幸免。GDP增速、进出口总额(尤其是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同比下滑的局面,苏州市也不例外。今年3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6.99亿美元,其中:出口83.26亿美元,进口63.7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9%、22.4%,21.2%。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50.83亿元,同比下降2.6%;素来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用电量”也出现了下滑态势,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14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2%。苏州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这几年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仔细分析苏州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能发现,实际上主要源于外商投资的拉动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性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苏州经济所受的冲击之大是可以预见的。如何保持苏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改变苏州经济的增长模式是摆在每一位苏州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这也给苏州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苏州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原因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都在进行产业调整,而进行产业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推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即通常所指的服务业。目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2%。而且,现在正以一个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就中国来看,未来15年,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从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上来看,服务业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行业上,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为主的传统行业不断扩大,构成我国服务业的主体。同时,新兴的服务业如物流业、证券业、信息业、会计师等,也正在蓬勃兴起。其中,物流,就是将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1.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紧密,物流业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引擎
我国在去年底宣布的十大行业振兴计划中,物流业列于其中,这是因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世界工厂”迁入中国固然反映出中国的某些优势,但并不代表经济的竞争力也具有优势。如果单纯停留在传统的制造业层面,中国制造业永远都只能做大而做不强。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实现对接联动后,才能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并使服务业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对接联动。两者实现对接联动的关键点,是制造业供应链的完整,同时还要唤起国内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据统计,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以上,而中国却不超过10%。必须使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同时,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关系日渐紧密,在制造行业有三个“百分之九十”:一个制造企业,纯生产的时间只占全部生产流程总时间的10%,而各种物流时间占90%;一个工业产品,生产成本只占10%,而采购与物流成本占90%;一个工业产品,生产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10%,而物流与销售利润占利润的90%。这三个“百分之九十”,其实用数据告诉我们的是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这两个产业唇齿相依的关系。离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能是“无水金鱼”;反之,离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现代制造业也如同“无轮战车”。两业需要在开拓市场时联动发展;在面临风险时要同舟共济。目前,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约90%。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现代物流服务对其支持作用非常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对这些领域的资源控制和整合的能力,远比生产制造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服务上的缺失,使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不高,导致了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非常大,但相应的利润价值却没有实现。要想提高竞争力,制造业就必须与服务业相结合,中国的物流业也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的转型。
2.苏州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其经济总量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举足轻重的
2008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54.62亿元,占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的62%,占江苏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5%,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84%。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为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依靠。
3.苏州也是一个外向型经济规模发达的城市
截至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108家入驻苏州,2008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占全国924亿美元的8.80%,外资工业产值长全市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曾经有过“沪宁高速堵车一小时,鼠标键盘价涨10%”的一种说法,可见,物流业在苏州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4.除此之外,苏州的区位优势也是得天独厚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有比较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基本形成了城郊成环、县乡成网、连江带湖、水陆并进的立体型、开放式大交通框架,沪宁、苏嘉杭、沿江、环城等高速公路已经完成建设,青平南高速及苏通大桥也已完工。市域公路网初步实现“市县一级,县乡二级,村村通达”的目标。航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苏州市区为中心,江湖相通、干支相连,以长江港口为门户、大运河、申张线为主轴、五级航道网为主体,内河中心港口为集散地的水运网络体系。沟通苏北、江浙,是离上海最近的中心城市。所以,苏州发展物流业有很大的空间。
再加上苏州市也已计划构建一个物流体系:依托开发区港口、大型批发市场、重要交通节点来建立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定位、服务定向的物流园区。现已经有以公路为服务方式的苏州唯亭综合物流园区和以水路中转为主要服务方式的苏州港综合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进行集装箱水路中转、国际集装箱运输、货物集散、仓储、保税、加工、配送、一关三检和相关信息服务等。
也可说,苏州发展和提升物流业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苏州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其实,苏州市早在1997年6月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了第一家“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SEALL)”,分别由保税物流区、物流产业区、出口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等部分组成。2002年,苏州市政府就邀请同济大学为全市现代物流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建设新的物流载体,发展苏州现代物流成为了苏州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