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直接投资背景下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2009-11-13程大明
程大明
摘要: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不断扩张,国际分工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现在的产品内分工。与此相应的是在国际贸易中,产品内贸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关键词:直接投资;产品内贸易;发展
一、产品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产品内分工理论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末,而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琼斯和科尔斯克维斯基(Jones& Kierzkowiski,1990)的研究是这条思路的铺垫,他们把生产过程分离开来并散布到不同空间区位的分工形态称之为“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并得出结论,服务活动对于展开产品内分工十分重要,而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则是推进生产过程分散化的主要因素。其后,昂特(Arndt,1997)利用国际贸易常规分析技术,对全球外包(Outsourcing)和转包等产品内分工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二、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
加工贸易是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方式。中国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多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985年的33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5104亿美元,从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不足15%跃升到50%以上。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在中国进行生产和经营布局;中国积极加快改革开放,致力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降低;加工贸易的投入品进口多采取保税措施,或出口时退还所征进口税。
1.加工贸易增值率与贸易余额
在加工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加工贸易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以及增值率也不断上升。2006年,加工贸易顺差为1888.83亿美元,而同期一般贸易顺差为831.26亿美元。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在贸易顺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工贸易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与加工贸易增值比率的逐步上升有着必然联系。
2.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
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外资企业作为主要主体;商品结构逐渐升级;增值比例逐步提高;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参与产品内贸易对中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1)加工贸易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加工贸易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涉及中国绝大部分产业。
(2)加工贸易拉动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1998年,一般贸易出口比1997年下降了5%,而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了5%,从而使1998年的出口总值不但未降反而增长了0.6%。
(3)加工贸易拉动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2001年至2003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89%以上,而一般贸易只占8%以下。可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主要靠加工贸易的拉动。
三、国际直接投资背景下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对产品内贸易的考察,可以通过两个角度,一是宏观上体现产品内贸易的加工贸易,另外是从微观上反映产品内贸易的中间产品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内贸易实现生产垂直一体化布局
在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一种商品的生产过程延伸为多个连续的生产阶段,每个国家只在某个连续的特殊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其结果改变产品最终生产者在市场中进行垂直控制的传统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按照标准在全球范围从事生产,形成标准控制下跨国生产零部件、模块生产与最终组合的新的生产方式。
2.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内贸易获取竞争优势
产品内贸易的载体—中间产品对出口国来说是一种产品出口,对进口国来说则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的进口。因为中间产品经过交易后并不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是生产部门继续生产。
然而,在我国加工贸易中中间产品的本地采购率低,意味着我国每年需要从境外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可见我国中间产品的进口绝大部分用于加工贸易。
3.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内贸易获取高附加值
跨国公司基于对企业全球化经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握,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哑铃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方面,加大对产业上游研发部门的科研投入,不断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实现其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将业务重点转向产业下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部门。因为与整个生产过程相比,下游的销售和服务环节一般投资规模小、收益高,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已将我国纳为其全球产业链布局之中,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作为其整合全球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在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资本品占有重要比,且高科技产品出口相对于内资企业具有绝对优势,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
[2]张二震马野方勇: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战略[M].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
[3]曾铮王鹏: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历史沿承极其范式嬗变[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4]田文: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决定与利益分配研究.国际商务[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