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训一体 行为跟进

2009-11-13曾祥福

江西教育B 2009年9期
关键词:片区山区教研

张 飞 曾祥福

南康市北部山区因地处偏远,交通条件较差而基础教育滞后。为弥补山区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南康市教育局把绝大部分新招聘的教师分配到这类学校。新教师虽然有理想、有精力、有干劲,但他们走向教学岗位面对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驾驭。因此,如何让新教师“上手快”“后劲足”, 缩短合格毕业生到合格教师的成长周期,成为教研部门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南康市教研室在北部地区开展了“研训一体、行为跟进”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

一、以通识培训为抓手

只有在其认识到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弥补和改进,才能实现新教师的发展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他们反思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清醒的认识,有了强烈的解疑释惑的动机。北部山区以横市中心校为中心,联合周边五所中心校成立了片区教研协作组,搭建了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为解决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紧迫问题,实现行为的有效跟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1.教育教学常规培训的有效跟进。走上岗位一个月后,如何落实教学常规,如何当好班主任,新教师带着这些问题及其思考,参加片区组织的、由学科带头人和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的“备、教、辅、改、考、评”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教学常规培训,因而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新教师熟悉“备课、上课、听课、反思、辅导学生、批改作业、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和班主任工作要求,通过穿插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实在的教育案例,加强班级管理常规、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家访等班主任工作常规的指导,引起新教师的共鸣。

2.教学操作层面培训的有效跟进。刚开始教学的新教师,没有什么经验,比如总是怕遗漏什么没有讲,导致分不清重点,讲课面面俱到。再如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不够到位,不清楚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效……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帮助新教师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实例提升为理性认识,教研协作组以片区为平台,以新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科教学能力的训练提高为主要内容,进行学科教学操作层面的培训。培训用形象的办法诠释课标的理论,使其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操作性;从理性的角度诠释教学实例,提升其理论品位,使它的规律性、原则性更加明确,而凸显它的启发性、指导性。这样,逐步帮助新教师内化教学论原理,形成初步的教学技能,掌握学科课堂教学操作的一般规则,努力实现学科教学操作方式的突破。

3.教学共性问题培训的有效跟进。经历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后,新教师遇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各校对交流、研讨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如来自学生的问题,课程、教材的问题,教法的问题,评价的问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总到片区教研协作组。片区教研协作组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强强联合”,对问题进行“会诊”攻关。如开展片区教学问题会诊活动,把急需解决和符合山区发展的教学实际问题作为片区研讨的主题,然后按计划逐个解决。

二、以校本教研为主体

教育教学是一种尝试过程,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课例为载体,以导师带教为形式,以研究每一节课为起点的校本教研的有效跟进,能及时地督促新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使每一节课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校本学习的行为跟进。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内容有的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有的新教师甚至连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都不清楚。面对新课程的设计思路、目标要求、内容体系、实施策略,面对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各校创新学习理念,构筑学习平台,引入学习机制,建立校本学习制度。规定《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读书和思考是学习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学习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是学习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通过举办“学习沙龙”“专家讲座”“心得展示”“理论答辩”等活动,促进新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学识,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2.课例研讨的行为跟进。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因此,以“课例”为载体带动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方式对山区教师突破课堂瓶颈十分有效。即围绕“上一堂好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改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多以同伴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如集体备课活动、同事间互助互学上课活动、专家参与的邀请式上课活动、自己录像的反思式上课活动,此外,还有以录像、文本课例为内容的研讨活动等。

3.导师带教的行为跟进。导师带教制是新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基本方式是“师徒结对”,即为新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如“徒弟”跟班听课活动,要求“徒弟”定期跟“师傅"班听课,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听课活动,“师傅"听“徒弟”的课,了解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师徒"同上一课活动,互帮互学、优势互补。通过导师手把手地带教,新教师非常直观、详细地领会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讲座等全过程,感悟导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风采,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跟进。

三、以内外互动为平台

1.片内互动,实现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跟进。片内互动重在片内学校之间“真诚互助”,重在教师寻求同学科“知音”,开展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在立足于本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兄弟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比如新教师观课会诊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重在通过观察鲜活的课例,加强同学科“知己”的联系,互相学习、研讨、交流、反思、创新,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再如各校定期开展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带有示范性的巡回教学赏课活动、具有鲜明主题的研课活动等。

2.城乡联动,营造新教师健康成长环境的有效跟进。城乡联动重在解决山区学校的“专业引领”问题,即利用城区学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支持边远山区的学校,共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这对解决农村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具有突出作用。如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充分利用城区的优质资源,开发山区学校的差异资源,从而达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城乡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回乡支教等方式的教研,解决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平衡问题;通过山区学校派新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促进山区新教师的成长,培养山区学校学科教学骨干,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教研室 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片区山区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山区修梯田》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山区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