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身海外 关爱自我

2009-11-13

世界知识 2009年21期
关键词:外交部公民

王 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www.fmprc.gov.cn),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板块:海外安全动态。越来越多的人,在因公因私出国前,都会留意一下这个板块中的信息:所去的国家目前是否安全,安全局势有何发展趋向,前往该国需要注意什么。已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也常常能在其中看到相关的重要提示。

随着不久前外交部网站的改变,这个板块的位置更加醒目,内容更加丰富,编排也更加细腻。其中的“出国特别提醒”和“走出国门注意事项”两个栏目,更是成为了“出国必读”。细心的读者发现,近期以来,栏目中多了许多这样的提醒:

特别提醒:斋月期间请注意尊重穆斯林

风俗习惯(2009年8月22日)

今年阿联酋斋月自8月22日(星期六)开始……根据伊斯兰教规,斋月期间,除老人、小孩、病人、孕妇等特定人员外,其他所有穆斯林,每天日出直至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当地所有餐馆白天也闭门谢客。在穆斯林国家,斋月期间,即使是非穆斯林也必须尊重这一宗教信仰和习惯。

鉴此,驻迪拜总领事馆特别提醒在迪拜及北部酋长国工作、生活、旅游的中国公民,斋月期间应注意尊重当地穆斯林的风俗习惯……

在坦桑尼亚经商要严格守法(2009年7月30日)

近日,坦桑尼亚媒体报道,达累斯萨拉姆省特别委员会对该省88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数十家中资公司)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外企违反坦投资中心的相关规定,从事其投资许可证规定范围以外的经营,不少企业甚至违法经营。调查报告建议对涉嫌违法的商家进一步调查,并采取相关法律行动。

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和企业在坦经商应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法经营;未按规定经营的,应及时纠正或补办相关手续,避免遭受损失。

阿联酋沙迎酋长国严查男士在公共场合佩戴首饰(2009年7月26日)

近日,阿联酋沙迦酋长国警方加强了对公共行为法规的执行力度。据当地新闻报道,沙迦酋长国警方严查男士在公共场合佩戴项链、手镯、耳坠等时尚首饰。一经发现,首饰将被没收。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在此提醒所有在阿联酋,特别是沙迦酋长国工作、生活或旅游的中国公民,详细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尊重当地宗教信仰,以免遭遇不必要的麻烦……提醒中国公民在坦桑尼亚切勿购买,携带象牙及其制品(2009年7月3日)

近日,坦桑尼亚政府发出通知,重申严禁在坦购买、携带象牙及其制品。

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提醒在坦或拟来坦中国公民,请认真了解并严格遵守坦方有关法律法规,切勿购买、携带象牙或象牙制品。如购买其他野生动物制品或宝石,应做好准备,如通过坦政府授权的销售商,并获取必要的证明文件。这些提示,都指向一个目标: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注意举止,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合法经商,树立文明形象。读者还会发现,板块中增加了“海外中国公民文明指南”,并且颇为人性化地分为“文字版”和“插图版”。外交部领事司今年还就相关内容印行了精美的折页,由我国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向出国人员广泛发放。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急剧增长,外交部领事司越来越感到巨大压力。“这么多人出去是个好事,但我们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安全问题。”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说。来自外交部的消息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每年处理的领事保护案件都有三万多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派遣留学生制度和护照制度的改革,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自2006年以来每年以五百万的速度迅速增长,年增长率达15%左右,今年出境总人数预计将突破五千万。政局动荡、恐怖袭击、治安脆弱、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突发,甚至是由于一些国家执法机关的故意刁难,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但除却诸多外部因素,一些中国公民在海外不文明或不恰当的言行举止也在许多时候引发对自身的安全威胁。随着国内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随着国人视野的扩大和对自身形象越来越多的自我意识,我国出境公民的总体形象一直在进步着。但问题的另一面依然存在着。“在海外安全事件中有一半是来自中国公民自身的问题,包括文明礼仪问题”,魏苇说。因此,2009年外交部对中国公民海外安全提示的重点是:海外中国公民要注意文明礼仪。外交部网站上述内容的增加,就是这项工作的表现之一。

7月到8月,外交部还分别在福建的长乐、浙江的青田和内蒙古的满洲里这三个中国公民大量出境的地方举行了“树立海外中国公民文明形象宣传月”活动的启动仪式。不久前,外交部又携手有关部委、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世界知识出版社以及企业代表和学者,举行了关于“树立文明形象,普及安全知识”的座谈会。

所有这些都显示,引导中国公民——包括公民个人与企业树立自己在海外的文明形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文明古国的现代公民的个人形象问题,也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公民个人安危等实际利益密切相关。这方面有大量正面的事例,但也有不少负面的教训。

公民行为不当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据本刊了解,违反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而给自身带来伤害的,在海外公民中十分常见。“‘三非问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打工,虽然没有引起过群死群伤的事故,却一直是困扰我驻外机构和国内有关政府机构的事情”,魏苇说。据英国媒体今年披露,有大量中国未成年人在入英国境后由于证件不全等原因被隔离在英国儿童收容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对非法移民的限制和遣返力度正在增加,这使得我国公民在境外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非洲一些国家,有些中国公民不顾当地的法律法规,私带象牙二、野生动物制成品等物品出境;有些非洲国家对于携带外汇入境有限制,但一些中国公民却把外币现金放在鞋子、行李里偷带入境,这些行为都给自身带来了安全威胁。如最近在非洲某国,就有几名中国公民因私带外币现金入境被判处有期徒刑。在中东地区,一些中国公民因从事不道德的活动被遣返;我国一些渔民在别的国家越境非法捕鱼,或者利用合法捕鱼证非法捕捞海洋制品、海洋生物,如海龟、玳瑁等,这些行为经过当地媒体的宣传,也都给中国人的海外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更有甚者,我国有的公民到境外之后,形成黑恶团伙,对在这个国家的其他中国公民进行绑架和伤害。

不尊重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是引发自身安全威胁的另一大原因。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特别是一些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很多中国公民到了这些国家,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

止,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发生冲突,最后引发安全事件。魏苇介绍说:“最近在北非某国,我国几名男性公民穿着短裤上街,遭到当地居民的指责,双方继而发生口角,产生肢体冲突,最后引发成了当地人对中国商铺的打砸抢事件。”不理智地处理劳务纠纷,是中国海外公民危害自身安全的又一行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境外劳务纠纷目前比较突出,很多人在境外发生劳务纠纷,就到我国驻外使领馆闹事、上访、静坐,甚至阻挡大使车辆进出,结果影响当地治安,引起警方介入,发生肢体冲突,使劳务纠纷最终发展成伤及自身的安全事件。海外公民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在不经意间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例如,中国人最被诟病的一个坏习惯是随地吐痰。这在国内或许不算大毛病,但在阿拉伯地区,这就并不仅仅是清洁卫生上的问题。对于当地人来说,吐痰、吐口水是愤怒时才会做出的侮辱性举动,因此人们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而对当地传统的不了解,加之当地人对中国人的误解,更容易造成彼此间的误会。例如在阿尔及利亚,人们认为猫是一种有邪性的动物,通常都对猫敬而远之,但听说有中国人吃猫肉,他们就觉得中国人比较另类。

企业行为不当直接影响项目成效

相比公民的个人行为,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践中经营行为不当、不注意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而引发当地社会的反感,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更容易造成对海外公民的安全威胁。“企业经营行为不端、法律观念淡薄、急功近利、违规经营,存在行贿、走私、偷税等违法行为;一些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和团结,企业间内讧,相互压价、相互拆台,影响很恶劣;再有就是有些企业人员以次充好,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引起当地舆论和民众对中国产品质量和中国企业信誉的集体质疑。”商务部国际合作司综合处马萱峰处长对此深表忧虑。

在北非有许多中国建筑公司,由于当地工人的工作时间短,节假日多,为了工效,这些公司更愿意雇用中国工人。企业用工问题,使劳资纠纷频发。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当地法律规定雇用足够的当地员工,有的虽然雇了当地员工,但是不签订用工合同,也不提供劳动保护,把工资压得很低,还随意延长劳动时间,这些做法都容易引发企业与当地雇员之间的纠纷。

“我们中方的雇员和业主之间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有的影响到外交机构的正常活动。”马萱峰说:“还有我们中方雇员与当地警方发生冲突,产生流血事件,影响也非常恶劣。”一些企业只关心眼前利益,不注重对当地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原因。对外承包商会的迟长海副会长说:“企业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包括企业员工、股东、合作伙伴、价值链上的合作者、项目所在地的居民等众多群体的利益,都要考虑在内。”在这方面,中信集团为许多企业做出了榜样。马萱峰和中信集团的梁传新副总经理介绍了相关情况。

中信集团牵头,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组成联合体,目前正在实施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项目行进过程中,中方联合体不仅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在阿创造的就业机会近十万个。”马萱峰介绍说。中方联合体不仅为每一名阿籍员工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还在每个施工现场为他们专门设置祷告室和清真餐厅,还组织优秀阿籍员工赴清华大学深造,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阿籍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中方联合体还邀请中国医疗专家为工程沿线居民义诊。今年3月,中方还向阿方捐赠了一座造价一千万欧元的重大项目管理高等学院,用于培养阿工程项目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举措体现了企业与当地社会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理念,也促进了在阿中国公民与当地居民间的友好团结。

“名片”和“天使”也要注意形象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调研员王道余、卫生部国际合作司贾波,介绍了海外留学生、援外医疗队的情况。总体来说,这两部分出国人群素质相对较高,在海外的总体形象也较好。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外留学生的形象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王道余说。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派遣留学生史的“精英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基本为赴西方科技强国的公派进修人员,层次较高,有着自发、朴素的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他们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刻苦勤奋、爱国自律。1985年,国家取消自费留学出国资格审核,到90年代,留学渠道多样化,自费留学人员大量增加,但仍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群为主,他们展现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勉踏实的品质。90年代末期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留学产业多样化的趋势,澳洲、新西兰等国一批非正规私立学校的涌现,吸纳了大量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中国学生。一些小留学生无法独立学习和生活,却挥霍金钱,过着小富豪生活,产生的一些问题引发了当地社会的关注。自2005年以来,家长和学生的留学规划趋于理性,留学生的基础素质有所提高,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形象有所回升。

王道余介绍说,一些留学人员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卓越的社会地位,进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优秀的管理、科研人员,他们在海外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海外文明形象做出贡献。此外,我国向海外派出的志愿者汉语教师队伍也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使者。法国国家电视台、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都对此进行过积极的报道和评价,称这些志愿者是“透视中国的名片”、“来自中国的天使”、“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等等。

卫生部派出的援外医疗队的工作也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们被受援国的人民称为‘白衣天使和‘最可爱的人。”贾波说。

但同时,这些人群中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留学生犯罪问题也是外交部领事司所关注的公民自身行为引发安全威胁的因素之一,魏苇说:“一些留学人员在当地受到了很多伤害,是弱势群体,但有时留学生自身也卷入犯罪活动,打架、斗殴、盗窃,还有其他一些恶性的犯罪事件。”

在海外医疗队伍中,让人担忧的现象同样存在。“部分海外中国人利欲熏心,在非洲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法行医,倒卖假冒伪劣药品。”贾波说,“援外医疗队的历史上也曾出现极个别队员伙同当地诊所开展非法堕胎、酿成医疗事故的案例,在受援国产生很坏影响。”

加强宣传、协调,

建立长效机制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应当如何引导公民树立海外文明形象,确保海外公民安全?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海外安全意识,是相关部门的共识。

“只有通过教育提升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才能提升海外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王道余说,“改善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扩大高等教育奖学金和助

猜你喜欢

外交部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